第196章 汉九十八 董仲舒二
所以百官都粉饰浮夸不实之言,反而不注重实际政务,表面上有侍奉君主的礼仪,实际上有背叛君主之心,弄虚作假骗人,追求财利毫无羞耻心,所以遭受刑罚的人很多,道路死者相望,作奸犯科的人还没有停止,礼俗教化使它变得这样。
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天下没有不顺服的,但是却没有把功德带给百姓,大概是大王没有留心这个问题吧。
《曾子》说:‘尊重所听到的道理,他就算是高明的了;实践所掌握的知识,他就算是光大的了。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就在于认真注意罢了。’希望陛下能用所听到的道理,诚心诚意按照那些道理去做,跟三王又有什么不同呢?
平时不招徕供养士人而想要寻求贤能的人,譬如不雕刻玉石而想要得到温润华美的玉器一样。所以收罗、供养贤才的方法,莫过于兴建太学;是贤士的来源,推行教化的根本。
现在让一郡、一国众人回答问题,没有人可以符合诏书要求的问题,这说明圣王之道每每废绝。臣希望兴建太学,设立贤明的老师,用来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考试以便学生全面表现出才能,这就可以得到才智出众的人才了。
现在郡守、县令,是百姓的表率,其使命承接良好的历史传统,宣扬传布君王的恩泽以教化百姓,如果表率没有才能,则君主的仁德不能宣扬,君主的恩泽不能流布。
现在官吏在下已经不能教化百姓,有的人还不遵从朝廷法度,虐待百姓,与坏人勾结,用财务交易,百姓贫穷孤弱,饱尝怨哭,很不符合陛下的本意都是因为官吏不称职造成的后果;所以阴阳错乱,充满怨气,百姓无法生存,百姓得不到救助,都是因为官吏不贤明,才造成这个局面啊!
官吏大多出身于郎中、中郎、二千石官员子弟,选任郎官又以资财富足为条件,所挑选的人未必是贤明的。
况且古代所说的“功”,当官以业绩好坏区分,并不是当官时间的长短;所以本领小的人即使任职时间很长,仍然做小官,才智出众的人即使任职时间很短,也不妨碍做辅政大臣,所以有司尽心尽力,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立功受奖。
现在则不然,积累时日就可以换取富贵,任职长久就可以高官厚禄,所以廉洁耻辱混乱,贤能和不肖混杂,不能鉴别真伪。
愚臣以为让列侯、郡守、二千石的官员,各自挑选所管辖范围中的吏民贤能的人,每年推荐二人到宫禁中值宿守卫,并且可以观察大臣识人才能;荐举贤人有赏析,荐举不肖的人有惩罚。
像这样,所有二千石官员都竭尽心力追求贤人,天下的士人都可以当官为朝廷效力,天下贤人普遍都被朝廷任命,则三王太平盛世容易做到,而且尧、舜的美名也可以达到。不要用任职时间作为功绩,以实际考察贤能为上,衡量人的才能而授予官职,考察了德行以后再确定职位,则廉洁耻辱、贤能不肖就会很好区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