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小子蛮有才的嘛
魏然顿笔打了个哈欠,手中的笔突然间滑落在书桌上,魏然连忙抽手截住即将逃之夭夭的皮皮笔,手指却突然间碰到了一本精致的黑皮笔记本。
振逸刚才埋头写的,原来不是作业,而是这本笔记本上的内容。
笔记本给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封面皮质柔软,没有任何异味,笔记本中夹着一条红色的丝带,露出一小部分分叉的尾巴,像蛇的舌头。侧面带同黑色的卡扣,插着一支黑色的签字笔,看起来十分具有仪式感。
出于好奇,魏然轻轻拿起这本厚厚的笔记本,突然发现笔记本后面的底部有些凹下去的痕迹,貌似刻着什么字,翻过来一看,果然出现了一行喷银的楷体字,好像是专门定制的,上面刻有篮球巨星科比最著名的一句名言:“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让你当初坚持走到了这里。”
“呵,原来这家伙还是个球迷啊,斯文败类的样子,可真看不出来。”魏然玩味地摸了摸下巴,摇摇头道,手指不由自主地重复这几个字的轨迹,仿佛要把它们深深地刻入骨髓。这种行为在书法行业内并不奇怪,大书法家王羲之甚至将衣服临摹得破了。
魏然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小心翼翼地打开卡扣,像个偷时间的贼一样看了一眼卧室敞开的大门,只听见隔壁传来枯燥的翻书的声音。
魏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放下笔记本,站起身,踩着小碎步走出卧室,由于只有一墙之隔,魏然慢慢地探出半个脑袋,就看见振逸背对着门口,看背影和听声音应该是捧着什么书,正在认真地阅读。
魏然松了一口气,扒着门框又如临深渊般地缩了回去,就差自创一个匍匐后退的动作。
由于怕响声过大将振逸吸引过来,魏然还按下门把手,轻轻地关上门,方才松开门把手,只有一点点清脆的咔咔声,如果距离远,根本听不见关门的动静。
出于保险起见,魏然又将门反锁,这才光明正大底气十足地翻开笔记本,读取其中的内容。
这本笔记本很厚,魏然本以为本子里肯定有大部分都是空白的,哪知直接翻到最后一看,既然只有十多页是空白的,其它的地方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振逸的字写得很秀气,却又不失刚劲流畅,都是高中生了,本子上却没有一个连笔字。每一页都写得整整齐齐,细细地在栏目上标上日期和天气,简直是字如其人,干净利落,不留一点墨渍,找不出一丝瑕疵。
魏然翻回到扉言,一句话赫然在目:“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句话的周围都是一片空白,使这一行字更加引人注目。魏然翻看笔记本后面的部分时,知道那些都是楷体字,只有这一页是用复杂的草书写的,不懂草书的人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
而魏然却分明看出,写出这些字的人完全是同一个,但是不同的是在写第一页时,这个人的心情明显很烦躁,然后将心情寄托在写出的文字上,致使这些文字看起来也十分浮躁张狂。
魏然终于知道,振逸眼底的那几分压抑的伤感是怎么回事了。
源于没有知音。说实话,魏然长这么大也没有遇到什么真心的好朋友,学习竞争实在是太可怕了,已经成为恶性竞争,尔虞我诈,魏然曾经也坚信过:“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实生活中太令人失望。魏然交过的好友不计其数,其它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涉及学习与金钱方面,说翻脸就翻脸。
魏然曾经无数次这么想:当好学生真的太难了,虽然有老师们的认可与赞誉,但是同学挑战的目光,依然是魏然心中永远的阴影。曾几何时,她也曾笑嘻嘻地凑上去想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却尽是白眼与无视:“你不是好学生么?自成一派算了。”曾几何时,她也曾替后进生的同学讲过题目,却被他们误以为是炫耀自己有多么多么聪明。
幼儿园的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还不懂什么叫做竞争,什么叫做怨毒与嫉妒,什么叫做欺诈与虚伪。
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真小人尚且易防,伪君子错漏成伤。
魏然得到许多次友情的欺骗,她再也不相信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有纯洁的友情。
魏然思绪飘飞良久,才翻到下一页。
果不其然,后面的每一页都是端端正正的楷体字。但是真正令魏然震惊的是,振逸居然在风靡全校乃至全国的青少年刊物《心灵》上发表过好几篇文章,这本本子几乎写满了他所有的草稿,还不止一次。振逸每一篇文章几乎改了五六遍,每改一遍,都会把新改的重新再写一遍,如此反复,直到自己真正满意为止。
这家伙太有才了!简直文武双全啊!魏然暗自砸舌,如果不是害怕突然惊动到隔壁的振逸,她早就大喊出声,就差告知全世界了。
魏然一脸的肃然起敬,虽然这些文章她说不定也能写下来,但是就冲着振逸一改再改、为了读者能够满意的精神,也必须要致敬。
第一篇文章的标题叫做《分班》,大体描述了两个女孩子可贵而又曲折坎坷的友谊。由于三年级毕学分班之后,一个女孩子被分到了一班,另一个女孩子被分到了二班,最后小学毕业,两人分道扬镳,却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最初发现友谊的老地方等对方,最后相遇。作者在最后一段以“从那一刻,她们的心脏就像合在了一起,倾听着对方的心跳,时间就像静止了一样,将这一幕永远地定格下来”留给读者无尽的悬念。
这篇文章通篇贯穿“友谊”二字展开序幕,实则暗讽了小学的分班制度。
魏然也曾经买过好几本《心灵》,甚至兴致勃勃地写过一篇文章投稿到《心灵》编辑部的邮箱,但由于当时文笔稚嫩,而被不幸退稿了。魏然也看过振逸写过的这篇《分班》,当时就对这位不知名的作家佩服地五体投地,殊不知原来就是和同样仰慕的世界冠军是同一个人。
振逸的笔名叫做“墨语”,据说还是《心灵》的半壁江山,重点签约作者。实不相瞒,魏然从前就对这位“墨语”特别有好感,哪里知道竟然是看起来玩世不恭的振逸。
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痛。但是有人善于伪装,强迫自己假装坚强。
很难想象,这位还未成年的少年究竟经历了多少,才会令他的文章中处处充满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