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和亲(2)
和亲
第二日,阳光和煦,春风温柔的吹遍了大地。可是队伍中每个人的表情却让人感觉异常寒冷,要去和亲的如玉公主穿上了大红色的嫁衣,照着北安国的规矩,盖上了红盖头,红盖头下也是一个冷若冰霜的表情。
刘松与吴凤,金华与李妍诗还有很多的大臣都来到了皇宫外给如玉送行。
“大姐路上小心。”吴凤虽有很多话,却说不出口,她想要安慰如玉,却又觉得安慰的话没有份量。
送行的队伍由魏强带领,随行的有一百多侍卫,以及跟随如玉的两个贴身丫鬟,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带着几十辆装着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嫁妆的马车,朝着温国行去。
如玉一上路,都在伤心垂泪,外面骑着马在前面带队的魏强心疼不已。队伍刚刚出了都城,魏强就让大家在一处阴凉的树荫下休息。他忐忑的来到如玉的马车外面,隔着轿帘子说道“如玉,你还好吗?”
“魏强,我不想去和亲。”如玉带着哭腔,声音有点儿沙哑低沉。
“如玉,我们逃跑吧,去一个谁都找不到我们的地方。”魏强想要带着如玉私奔的念头已经很久了,之前如玉被关在皇宫里,他没有办法。如今他作为领队,完全可以逃跑。他知道这样做被抓到,肯定会杀头,可是他不能接受他喜欢的女人伤心难过,去和亲过着受人摧残,受人摆布的日子。
“可是,这样的话,你被抓到会没命的!”如玉掀开轿帘子,望着站在马车旁的魏强。魏强瘦了,曾经朝气蓬勃的男子如今有着颓废的落寞。
“如玉,为了你幸福,即使是死我也不怕。你瘦了,这些天你受了太多苦,我心疼。”魏强心疼的看着如玉。眼里的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那我们去哪里呢?”如玉有点儿心动的道。如玉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乖乖女,如今她要反抗去和亲,自从她的父亲成了皇帝,她一直不能理解,一个皇位就可以牺牲自己骨肉的幸福?
“这你就不要操心了,我自会安排妥当,还有你要好好吃饭,养好身体我们就走。”魏强语气笃定的说到。
此时已经入夏,和亲的队伍已经出来两个月了,再往西北走,中午也是异常炎热。
在晒人的烈日下,和亲队伍缓缓的前行着,马车上载满了东西,也不能行的很快。在队伍的中间靠前的位置,一辆被侍卫们保护的十分严密的马车十分豪华,在普通的大路上异常扎眼。
这个扎眼的队伍被在不远处的一队土匪看到了,土匪的几个头头在那里合计是否出手。
“大哥,你看这一队几十辆满载的马车肯定装的都是好东西,我们何不冒险大干一场?”一个肥头大耳的人说道。
“大哥,这队伍一看就是官家的,我们还是放过他们吧,小心吃不了兜着走。”另一个瘦高个子担忧着。
“大哥,山下的那些父老乡亲们已经断粮数日了,如果再没有粮食恐怕都要被饿死了。”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子痛苦的说道。
为首的那个大哥脸色黝黑,面无表情,一直沉默的盯着走远的车队,最后扔掉了一直抓在手中把玩的一截枯树枝,“好,兄弟们为了我们的亲人不再挨饿,今天我们就豁出去了。走大家都跟上。”
魏强与如玉两个人虽已达成一致,却不知道如何脱身。他们每天晚上都在为逃跑做着准备,如今越来越接近边境,他们二人越着急,不知怎么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逃走。
这天晚上,他们一行人行到一处有点儿荒凉的山地,前面是大山,如今只能在野外安营扎寨了。半夜如玉与丫鬟在帐篷里休息,忽然魏强感觉远处有声音,他悄悄的把侍卫们叫醒,“兄弟们,警醒着点,要干活了。”
不一会儿,几十个黑衣人将他们团团围了起来,这些人蒙着面,只露出凶巴巴的眼睛。看着东倒西歪的睡着的侍卫们,为首的人做了个行动的手势,只见那些黑衣人一个个都抽出随身的家伙事,有用剑的,有用刀的,还有拿着斧头和镰刀的。朝着侍卫们袭击过来,侍卫们早已有了防备,将手早已放在剑上,看他们离得只有十步之遥了,一个个都鲤鱼打挺从地上站了起来,抽出剑,与他们战斗了起来。
这些山间土匪一看他们偷袭的计谋败露,无奈只能硬拼了。他们当中,除了几个头头有些本事,剩下的土匪都不堪一击,很快就被侍卫们控制了。魏强将副将龙华喊了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交代了一会儿,就来到如玉的帐篷外,“如玉,你醒了吗?”
如玉早就听见了外面乒乒乓乓的兵器打斗的动静,自然被吵醒了,吓得赶紧穿好了衣服。想要出来看看。“我醒了,外面是怎么回事?”
“如玉,不要担心,就是一些山匪,已经快要将他们都擒住了。”魏强有些激动的说,“如玉,今晚我们趁乱走吧?”
“好,你等我一下。”如玉按照与魏强早已约定好的,匆匆换了一身农妇的衣服,拿着之前收拾好的包裹,从帐篷里出来了。
“小姐,你多保重。”一直服侍她的丫鬟从帐篷里,带着哭唧唧的声音说到。
“我知道,你也要多保重。”如玉也不舍得与丫鬟分开。
“如玉,你都准备好了吗?”魏强着急的说到,如玉来到帐外点点头。
“那我们快走吧。”不一会儿,魏强与如玉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龙华与侍卫们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接着与土匪们战斗。
一晚上,除了几个倒霉的山匪被乱剑伤了死了,其余的土匪们全被擒住了。
龙华并没有下令杀了他们,经过审问发现他们是当地的农人,因一时生活困难不得已上山成了土匪。
侍卫们要赶着去和亲,就没有把他们交给官府处置,最后教育了他们一通,又给了他们一些银两让他们度过难关,便将他们都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