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伯投奔
“三妹,我们去看看”,父亲性子弱,又重情义,每年送去定州的东西每样都是极好的,祖父祖母走的早,全靠祖母陪嫁的丫鬟容娘把他们拉扯大,父亲有想过接容娘入京城住,可容娘说那里是她的归属之地不想离开。那么这次只有大伯和堂妹来投奔,那岂不是………
走入正厅,就见大伯和堂妹使劲的挤眼泪,父亲也挂满泪痕,想必是因为容娘的事在哭吧,只见他们父女俩衣服破烂,脸上更是脏兮兮的,好像逃难过来的。“瑶儿见过大伯,父亲”,抬眼望去大伯身旁的女子,五官只能算清秀,一张大众脸没有什么特色,“昭阳妹妹”。见夏岚叫她,有些生涩的笑着微微点头,“见过书瑶姐姐,乔兮妹妹”。
“乔兮见过大伯,堂姐”,都互相认识后各自坐下。如今都长大了,以前小时候见过几次,白云飞做上太子太保后更是没时间回故乡了。白昭阳偷偷抬起头打量着夏岚和乔兮,刚才瞧见白玉莲就已经很美了,没想到这白书瑶和白乔兮更是容颜绝丽,美颜不可方物,白昭阳自卑的低下头手指狠狠掐着,同样是白家的人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
“二弟啊,你生的女儿个个都是绝色丽人啊,我家女儿就长相平庸,自是比不上啊”,说完转过头看向自家女儿满是失望,都输在起跑线上了,拿什么去斗。白昭阳见自家父亲为了讨好二叔竟然笑话于她,心里早已气结。
“大哥说笑了,我这几个女儿啊有你家昭阳那般听话懂事就好了,个个不让人省心”,白云飞谦虚的回答着,他的女儿自然不比任何人差,也是最好的,也不用去比。
夏岚不想继续待下去,这大伯此行的目的真的只是投奔吗?思量着:“大伯,这一路来辛苦你们了,不知道是发生了何事?从定州来这儿至少要八天的路程,怎么不通知我们去接应呢?”
夏岚刚说完,大伯和白昭阳两人哭了起来,哽咽说道,“定州闹饥荒又有瘟疫,那些难民就像土匪一样,搜刮粮食,我们家也不幸遭此劫难,容娘为了护住最后一点粮食,被人给打死了!我带着大娘和昭阳逃命,大娘不幸惹上瘟疫,来不及医治就…………”,说到这里白昭阳大声哭了起来喊着母亲,那样子别提多伤心了。
乔兮还没听过这种惨事,现在就在眼前,说的唯妙唯俏,直呼可怜。
夏岚看他们样子倒是不像说谎,定州怎么会闹饥荒?瘟疫?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听朝廷说起?闹饥荒有段日子了吧,至少一月有余。
“大哥,这一路走来多么艰辛,我立刻让人安排客房,先净净身休息一下,再安排些饭菜送来”,白云飞看大哥如此凄惨,又听闻容娘已不在人世的消息,心中也是痛恨。
“二弟啊,真是难为你了”,大伯上前拉住白云飞的手,整个人颤抖着,面色蜡黄。
“你我兄弟何须多言,都怪我没有多多联系你们,明日我就禀明太子,早日平定定州,还老百姓安宁”,白云飞向来重情义,更何况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二弟,大哥和昭阳已经两天没吃饱肚子了,不等沐浴休息了,吃饱了睡才踏实啊”,这段时日这是真饿怕了,最后一点粮食终于撑到目的地,算是熬出头了。
“好,大哥”,看大哥一脸灰尘,衣服破烂,真联想不出是他大哥,想着心酸的抹掉眼泪。“来人,备吃食来,要快”,白云飞马上安排下人打点。
白云峰见白云飞住这么大的府邸,又有那么多下人呼唤,心生羡慕嫉妒,他为什么就没有,把他一人丢在定州,身边也没有人伺候,只有容娘管理着,二弟给的银两也是容娘保管着,如今容娘去世了也没有找到银两,心想着眼底透出恶狠狠的目光。
夏岚瞧见这大伯好似有点黑气沉沉的,瞧见他眼底的目光心底暗叫不好,怎么感觉有点寻仇的滋味,她没看眼花吧。
待白云峰父女俩吃饱后,各自被下人带到客房休息去了。
夏岚见没有外人,这才问出心中疑惑:“父亲,定州发生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听朝廷说起?”,白云飞也是十分疑惑,摸着胡子沉吟道:“恐怕是有人故意为之,不想消息传出来”。
夏岚听了微微皱眉,按照电视剧情节来说,应该是宫里权贵人做的事,还是让父亲不要参与的好,“父亲,这些事你就别操心了,不要卷入其中”,她可不想父亲以身犯险。
白云飞摸摸她的头:“不想卷入其中恐怕很难了,你大伯众目睽睽进入府中,别人一看就是逃难出来的,如果我不如实汇报,待查明真相发现我知情不报那就不好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洁身自好,规规矩矩办事,这次又是自家的故乡遇难,不得不面对。
夏岚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父亲说的也是事实,如果禀报了不知道会得罪谁,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一时想不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白云飞穿着朝服前往东宫,要赶在太子上朝之前把此事声明,早点告知朝廷,老百姓早一点脱离苦海。
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钟声响起,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大臣文武两班站立,皇帝由侧殿进入,司礼太监宣布朝仪开始,有事出班启奏,无事卷帘朝散!
这也是萧洛尘封王后第一次上早朝,起了个大早床,这会儿还有些犯困。
“吾皇万岁万万岁”,一声整齐划一的声音把萧洛尘一下子吓醒,连忙跟着行礼。
“众卿平身”,皇上精神抖擞的坐在龙椅上,等待大臣议事。“有本启奏,无事退朝”,旁边的公公见没人上前,只好开口。
“皇上,儿臣有要事启奏”,只见太子拿着一本奏折,上前一步俯身把奏折举过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