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盛世悲情

第112章 石壕村里夫妻别

盛世悲情 潜心斋主人 4420 2024-11-13 11:01

  为了彻底平叛,李亨动用了九位节度使,二十万军队,大量物资,到头来,却是如此惨淡收场!

  为了确保东都洛阳的安全,郭子仪在撤退之时,拆毁了河阳桥!由于朔方镇将士断粮数日,竟然对沿途百姓大肆劫掠,见副元帅尚且如此,其余各镇纷纷效仿!只有李光弼、王思礼治军较严,河东、关内两镇的士兵们倒是挺本分的!

  从怀州到洛阳,沿途百姓纷纷躲进山谷,就连东都留守崔圆和河南尹苏震也是闻讯而逃!

  乱!乱!!乱!!!

  而此时的郭子仪的心情却是烦!烦!!烦!!!

  “该怎么办?该怎么办?!该怎么办?!!”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摆在了郭子仪的面前!

  “抓夫,补充兵员!”这是目前的他唯一能够想到,并且能够做得的一件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提起笔,杜甫的心中就有一种难言的痛楚。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但是那天晚上的情境仍旧向一道阴影,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急于回州衙的他忙于多赶了几步路,错过了小镇,但是天色已晚,不得不找一家户人家投宿。放眼望去,仓皇的天底下,除了狂风卷动着摇摆的衰草外,深黄的大地之上稀稀疏疏地散落着基础破茅屋,虽说是晚饭时分,但是没有一家屋顶上冒着炊烟。衰草占据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稻田之中即使长满了庄稼,挂上了金灿灿的稻穗,但由于没有人的收割,稻梗再也承受不住稻穗的重量,有气无力地瘫在了田里。

  邺郡城外那场残酷的战斗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了,临近战场的华州地区虽未遭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当地的人民还没有看见血淋淋的厮杀场面,但是,战争的危害已经波及到这一地方了!

  郭子仪坦诚待人,善于替他人着想,治军方略也是极为宽松,朔方镇军队在撤退途中,由于军用物资匮乏,也顺便将沿途州县劫掠了一番。面对如此强悍的势头,地方官吏根本不敢干预,害怕激起兵变;军中将领也不敢加以阻拦。当郭子仪得知此事之时,木已成舟,他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几位统兵将领倒也知趣,自缚荆条前往中军大帐领罪。但是宽厚的郭子仪也只是责备了几句。便有好言相劝了!但是,此时大家都明白,这件事情恐怕又得让郭子仪一个人一人扛下来了!

  经受一番洗劫之后,杜甫眼中的地处关中和中原的咽喉之地——华州自然就丧失了昔日的繁华,呈现出一番前所未有的凋敝!

  “苦了天下的百姓了!”站在无边的旷野之上,杜甫仿佛只觉得天地之间只剩下了他一人,眼角一酸,几颗豆粒般大小的泪珠从他的眼角中滚落而下!

  他挪动沉重的脚步,走到一户破烂的茅草屋面前,举起沉重的右手,在简陋的房门上重重地敲了几下。

  “你快去躲躲吧,老头子!”一阵急促而又苍老的叫声在破屋中响起!

  “不必了,老婆子!他们一来,哪有这样轻轻敲门的?”另一个苍老的声音也从破屋里传了出来。

  “公公,还是小心为妙啊!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他们抓夫抓疯了,只要是男的,无论老幼,他们是一个不留啊!”

  “唉!”杜甫沉沉地叹了一口气,欲转身离开。

  “吱嘎!”一声沉重的开门声让他停下了脚步,在昏暗的松有灯光之下,一张布满了被无情岁月刻上了密密麻麻的皱纹的老脸映入了他的眼帘。

  “这位官人有什么事情吗?”老妇人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她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人家,小生杜甫,从华州赶往卫州,不想在途中耽误了行程,想借贵府借宿一晚,多有打扰,还望老人家多多谅解!”对着老妇人,杜甫深深一拜。

  “杜甫?原来是昔日在皇上面前敢仗义执言的杜大人!老身这厢有礼了!”一听到这位大名鼎鼎的以天下苍生之忧为忧,以天下苍生之乐为乐的杜大诗人的名号,老妇人连忙下跪,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老人家谬赞,杜甫受之有愧啊!“见老妇人行如此大礼,杜甫连忙弯下身子,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她,”让天下百姓深受战乱之苦,杜甫惭愧啊!“

  “大人,快请进!:老妇人激动地拉起杜甫的双手,跨进了低矮的茅屋大门。

  一进茅屋,杜甫的心更是一阵酸楚,简陋的茅屋正堂之上,坐着满脸悲戚的一老一少,年轻少妇的怀抱中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脸上还留下了两道清晰的泪痕。老年男子神情木然,一言不发地坐在桌旁,桌上摆放着几个散发着馊味的面团,只见正对大门的墙壁上,有两块灵牌赫然映入了杜甫的眼帘:“长子景耀林之位”,“季子景耀芳之位”!

  他明白了,他明白了,他一切都明白了!他也一言不发,缓缓地走到灵位面前,深深地鞠上了三躬,重重地跪在了地上,抬眼望去,一封写有“父母大人亲启”字样的书信歪歪斜斜地躺在灵位下面的案几上。

  他伸出颤抖的双手,哆哆嗦嗦地拿起那封信,一个个潦草而又混乱的字迹犹如一根根尖针,重重地扎在看了他的心上:

  父母大人勋鉴:

  儿等兄弟三人心怀报国之志,投身于戎旅之中,愁思冈一役,大哥不能尽孝;,近日安阳河突围,三弟以身殉国;惟剩下小儿一人,此命是否能奉养双亲,全赖上苍是否垂怜!请父母大人体谅儿等忠孝不能两全。若有来世,儿等定当做牛做马,以供双亲驱驰!

  儿:耀成拜上

  “扑通!”杜甫再次重重地跪在地上,双眼再也控制不住,泪珠儿就像断线的珍珠,一粒粒,一串串不断倾泻而下,拿着书信的左手在空中不停地颤抖着,捏紧拳头的右手不停地在地上重重击打!

  “有人在家吗?出来!出来!统统出来!!”一阵粗鲁的声音打破了秋夜的宁静,霎时间,本来就只有几户人家的石壕村顿时库深圳天,骂声、鞭打声、喊叫声不绝于耳!

  “老头子,快逃吧!你都一把骨头了,怎经得住战场上的折腾!你快走吧!”老妇人连推带拉,不由老头子分说,就把他推到墙边,推出了墙外!

  “老人家,这是……”杜甫擦干脸上的眼泪,抽搐着问道。

  “这是那些差老爷们抓民夫充军啊!你还是躲一躲吧!杜大人,他们可是见着男人就要抓啊!”老妇人焦急地说道,迈开蹒跚的步伐,朝门外走去,“老婆子出门去看一看!”

  “有人在家吗?所有的人都死绝了吗?”

  “来了!来了!”老妇人颤微微地走出门去,满腹哀怨地说道。

  “死老太婆,家里有人吗?”

  “没有其他人了!”老妇人摇着头说道,仿佛有一肚子苦水道不完似的,“大儿子景耀林在愁思冈一役中血染疆场,三儿子景耀芳在安阳河突围之时以身殉国,只剩下了二儿子效命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将军帐下,也是朝不保夕啊!老爷!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老婆子孤身一人,连一个养老送终的人都没有了啊!”

  “哇!”被惊吓过度的瑛儿再也不能控制自己那张嘴,竟大声地哭叫起来!

  “哼!死老婆子,这又是什么声音?他不是人吗?难道是鬼在哭吗?是不是屋里还藏有人?”

  “那……那是我的小孙子,还是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啊?”老妇人见事情无法隐瞒,只好如实相告。

  “有孙子,而且还是没有断奶的的孙子,那自然就有儿媳妇了!”官差阴笑道。

  “是!是!是!”老妇人双膝一软,跪在地上,泣声说道,“我的孙子还未断奶,所以他的娘还没有改嫁,留在了家中!”

  “这样挺好呀!那就叫你的儿媳妇随军服役吧!”官差脸上的笑容更加阴沉了,“我们找不到一个男丁,抓一个女人回去不也挺好么?”

  “不行啊,老爷!”老妇人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苦苦哀求道:“三子随军出征,家中田土早就荒芜了,我们整个家是家徒四壁啊!我儿媳妇连一件完整的衣衫都没有啊!要是你们把她抓去了,我的孙子肯定会饿死的!而且,让一个女儿家衣不蔽体地站在外人面前,这不是在羞辱她吗?恐怕你们还没有将她带出家门,她就会……就会横尸当场啊!”

  “你说得倒挺轻巧的啊!”差役们火冒三丈,厉声呵斥道:“本大爷今晚绝不会空手而归的,人我们抓定了!”

  “你们非得要带一个人走的话,那就把老婆子我给带走吧!”老妇人无语了,跪在地上,头磕得咚咚作响,“我虽不能上阵杀敌,但还可以为大军准备早饭啊!”

  “够了!”一声怒吼从屋中传出,在屋中坐了许久的杜甫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紧握拳头,怒气冲冲地从屋中走出来,“你们非得带一个人走的话,几把我给带走算了!放了这个老人家!”

  “你是哪根葱?竟敢拦本大爷办差,找死不成!”一名性急的差役将手中的马鞭高高举起,正准备朝杜甫身上落下······

  “住手!”一簇火光由远及近,一位身材伟岸的将军策马飞奔而来,“他是华州参军杜子美杜大人,你也敢打?是不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

  “郭帅恕罪!小人不知!请杜大人恕罪!”

  “子美兄,别来无恙啊!”,郭子仪翻身下马,朝杜甫行了一个大礼。

  “华州小吏,见过郭大帅!”郭子仪连忙欠身答礼。

  “子美胸怀苍生,是我辈之楷模。昔日向皇上进尽忠言,不惜逆鳞犯颜,此等胆识,更是让子仪敬仰!”郭子仪由衷地叹道。

  “郭帅,此家已经为朝廷捐出了两个儿子,老人家孤苦伶仃,你看是不是……”杜甫指着老妇人,眼中闪着泪花。

  郭子仪顿时陷入了沉默!

  “民心不可失啊!大帅!”杜甫再次语重心长的劝解道,“若是强行横征暴敛的话,那朝廷又与叛贼何异?”

  “唉!”郭子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又何尝想如此而为?只不过,要是朝廷大军此次挺不下去,那此处,以及天下更多的地方恐怕又要遭受叛贼的蹂躏了!”

  “啊!”杜甫心中一凛,叛军前次横扫河北、河南及关中,留下的是千里萧条、满目苍夷的景象!若是此次……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二位大人,老身决定了!就让老身前往河阳军中服役吧!”老妇人的眼睛不断打量着眼前的郭子仪和杜甫二人,是不是又焦急地望了望身后的屋子中,“老身就是将这副贱骨头累死在军中,也心甘情愿,就权当为朝廷的平叛进一点绵薄之力吧!”

  “还会有多少人会为这场叛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呢?”一想到这里,一个硕大的问号就会闪现在杜甫的脑海中,“难道这样的代价还不够吗?”正是: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