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珍馐阁亏损
南河村那边,那个摊主把林水瑶的话带到,大家心里原本的小心思,也都藏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南河村的人果然信守承诺,由那摊主带着作坊里派去的两个人,把新挖出来的莲藕,全都运到了作坊,堆了满满一院子。
莲藕多了起来,作坊这边,大家也有活干了,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临走时,林水瑶叫住了那摊主:“摊主大哥,见了这么多次了,还没问过你叫什么。”
摊主朝林水瑶行礼:“小的叫张强,不是什么好名字,夫人您不必放在心上。”
林水瑶却摇头,暗中塞给他两角碎银:“张大哥是信守承诺的人,若是以后再有什么生意,我一定会先想着你们南河村。”
这次卖莲藕,张强一家就卖了六钱银子,现下又得了林水瑶给的跑腿费,他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高兴的神色。
“多谢夫人!以后我们村有什么新鲜玩意,小的一定先给夫人送来尝个鲜!”
张强走后,沈修远开口说道:“这个张强,也是个聪明的,不过他心思不坏,也懂得分寸,不会叫人生厌。”
沈修远聪明,看人也准,知道该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人。
有沈修远在身边跟着,林水瑶需要花的心思也可以稍微少点,不知不觉中,也轻松了不少。
“大哥,回家吧。”
说话时,沈修远没有错过林水瑶脸上放松的笑容。
“好。”他点头,赶了马车。
仙鹤居这边,莲藕有林水瑶供应,鲈鱼也是每天早上从北河村送来最新鲜的。
可珍馐阁那边,就有些不好过了。
他们做的藕合,虽然入口和仙鹤居有些差别,但是仙鹤居那边想吃藕合,要排太长时间了,因此珍馐阁倒也有一些生意。
只是这莲藕的价格,可就比仙鹤居贵了几倍都不止,品质也差得太多了一些。
北河村那边,为了赚得更多,村长做主,将附近最近的莲藕,都以五文钱一斤的价格收到了村里,等珍馐阁的人去了,便拿出了林水瑶之前的那套说辞。
听说仙鹤居肯出十文钱,李全头脑一热,当即开出了二十文钱一斤的价格,来收莲藕。
价格谈定了,北河村的村长又开始在运输上做文章,说的无非是,若是仙鹤居来买莲藕,必定是自己雇车来运,每次都还有赏钱的。
李全可不想每天让人去村里接货,只得又给加了路费和赏钱。
这样算下来,珍馐阁的莲藕,收到店里,竟然要将近三十文一斤了,比最好的猪肉都要贵上一倍不止。
再加上北河村的莲藕,质量远比不上南河村的,几乎是用一半扔一半。
到了四月底,珍馐阁就已经完全没有莲藕可以用了。
生意看上去虽然是好了一些,可账目上算下来,不但没赚钱,还倒搭了几十两。
事已至此,李全也无奈开口:“二掌柜,那个御厨,咱们珍馐阁养不起,还是送回去吧。”
二掌柜听了,又是一阵头疼,无奈之下,只得又把那御厨给送回了京城。
这样一来,珍馐阁里,原本冲着御厨名声来的食客,也不再来了。
半年前还光彩无限的珍馐阁,转眼间,便成了现在这副门可罗雀的模样。
再看靠山县的其他几家酒楼,仙鹤居的生意不必多少,是所有酒楼里最好的。
如今入了夏,仙鹤居又开始卖凉粉了,不但自己卖,给其他酒楼的凉粉,依旧是按照去年的定价,一砂锅只要一百二十文钱。
靠山县不少人可就等着夏天这一碗凉粉的,在现实面前,珍馐阁也不得不低头。
可珍馐阁的伙计每次去定凉粉,不是错过了定凉粉的时间,就是凉粉已经定满了,一直到了五月中最热的时候,都没定到过一次凉粉,生意更是一落千丈。
林水瑶这边,作坊里现在要做各种淀粉、每天还要按照仙鹤居定的数目做凉粉出来。
除了这些,林水瑶又从溪水村和南河村收了夏季第一茬收割的青菜,酸菜也开始腌起来了。
作坊的工人做事用心,从来不敢有任何的含糊,林水瑶也放心,隔三五天才去看一次。
家里,沈致远和大宝也开始准备童子试了。
沈致远的年龄,和一同参加童子试的学子差不多,但大宝就有点太小了。
他才七岁,算起来,是靠山县近二十年来,年龄最小的童子试考生。
童子试考试就在靠山县,倒也不用出门,两个孩子只要温好书,到了时间,跟着其他学子一起去参加考试就好。
今年童子试的时间在六月初十,正是夏天里最热的时候。
眼下,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沈修远却发现,这小小的靠山县,似乎多了不少人。
不只是沈修远,作坊那边的人也察觉到了,只不过,那些来靠山县的人一直没把目光放在作坊这里。
饶是这样,他们还是派人告诉了林水瑶和沈修远知道。
“小瑶,我心里有些担心。”晚上,家里人都睡了,沈修远才说道。
林水瑶也全无困意,索性陪着他多说一说话。
“大哥,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她问。
沈修远摇头:“倒不是因为这个。不过,我请辞的折子递上去已经快半年了,京城一直都没有消息。”
只要他没辞官,就还是朝臣,皇上有令,就不得不回去的。
沈家其他人虽然没有过问过,但是这几个月,家里人的心也都悬着呢。
也只有林水瑶和易静这两个换了芯子的,到现在还没把皇权太当回事,早就忘了这档子事。
如今被沈修远提起,林水瑶也有些说不上话。
半晌之后,她才问:“大哥,你有什么打算?”
说起打算,沈修远更是不知该如何开口,只默默地叹了口气。
旱灾的灾情缓解了,西北那边,有贺大将军带着贺启一起受着,出不了乱子,沈修远倒开始担心起京城来。
前世的时候,一直到大秦国灭国,京城都没出过什么大事。这场旱灾,赈灾也进行得很顺利,更没有赈灾钱粮不翼而飞。
难道,是自己重活一世,改变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