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登闻鼓响
“这次到真是怪不得齐鸢,我们家宋妹妹是真的美得像仙女下凡呢。”沈蝶兰也跟着笑着打趣道。
宋妤安又羞又恼,把沈蝶兰和齐鸢往外推去,说道:“你们就知道取笑我,走吧走吧,别在这里闹我。”
沈蝶兰和齐鸢才不听她的,现在她嘴上说着让她们走,如果他们要是真的走了,说不定就有自己偷偷流眼泪了。
不过他们两人也没有再继续和宋妤安说笑,安静的坐到一边,看着喜婆服侍着宋妤安净口,穿上牡丹绣花喜鞋,接着,一方红色的喜帕盖在宋妤安头顶,遮住了她惴惴不安的眼神,但宋妤安手指紧紧绞着的手帕,却暴露了她的忐忑。
沈蝶兰伸出手,牵住宋元安的手,轻轻的拍扶着。
她什么都没说,但宋妤桉安感受着沈蝶兰的安慰,情绪竟然真的慢慢平复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外面才热闹起来。
齐鸢耐不住冷清,从屋里跑了出去,没多久又回来了,冲着沈蝶兰和宋妤安说道:“我哥哥他们来了!”
沈蝶兰感觉到宋妤安明显变得紧绷的身子,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说道:“没关系,不用紧张,你坐一会儿,我们出去看看。”
沈蝶兰和齐鸢一起来到了门口,就见齐公子一身红色喜服,喜气洋洋的跨过了院门,身后还跟着几个相熟的公子哥。
齐公子快步走到门口,先被齐鸢拦了下来。
“宋姐姐还在梳妆呢,你先做首催妆诗再进去接新娘子吧。”齐鸢抵着门,高声说道。
“小鸢,我可是你哥哥,你居然还要拦我?”齐公子惊讶的说道,显然没料到自己的亲妹妹已然叛变。
“不管,我现在是宋姐姐的朋友,你快作诗。”齐鸢知道自家哥哥,虽然是武将,但诗词歌赋还是学了不少,做首诗而已,也不算为难他。
果然,齐公子略微沉吟一会儿,吟诵道:“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美人不需多么完美的妆容,留些未尽之意由意中人来做就好。
众人都拍手叫好,齐鸢只能退到了一边,目光移向身旁的沈蝶兰。
齐公子也看到了沈蝶兰,他与这位大皇子妃并不相熟,只知道她和自家妹妹关系很好,已经京中关于她那些从没停止过的、好坏掺半的传闻。
沈蝶兰并没有为难齐公子,只是叮嘱了他几句让他务必好好对待宋妤安,宋公子自然是满口答应。
沈蝶兰便退到一边,看着齐公子进了宋妤安的房间。
没一会儿,遍背着宋妤安走了出来。
穿着喜服的宋妤安像只小鸟,趴在齐公子的背上,紧紧搂着齐公子的脖子。
齐公子笑得灿烂,背着宋妤安来到前庭,拜别父母。
沈蝶兰也跟着来到了前庭。
宽敞的屋子已经被齐公子带来的礼箱占满,门口摆着两个笼子,是齐公子带来的对雁。
大雁,最是忠贞。
沈蝶兰看着坐进轿子离开的宋妤安和坐在高头大马上,整个人洋溢着喜悦的齐公子,不由得想起了君寒澈。
不知道他们结婚时,君寒澈是不是也是这般欣喜?应该不会吧,她想象不到君寒澈那个冰块脸露出这种傻气的笑容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君寒澈现在在干什么?行军应该很辛苦吧,不知道他习不习惯,有没有被人为难……
思念就像潮水,一旦开了个口,便再也止不住。
满满的情绪包裹住了沈蝶兰,让她整个人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
齐鸢明锐的感觉到了沈蝶兰的情绪,她大概也猜到了是因为君寒澈,但齐鸢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沈蝶兰,只能走过去,轻轻揽住沈蝶兰的肩膀。
沈蝶兰感受到齐鸢的动作,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还有被齐鸢安慰的一天。她脸上浮出笑容,心里也暖洋洋的。
只是沈蝶兰没想到,君寒澈的消息这么快就穿来了。
第二天,就传回来了君寒澈未到边境,先撤职了三位官员。
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却不知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当天下午,言论就已经演化成了君寒澈傲慢无礼,有了权利便随意行事,丝毫不理会边境战事,不顾及百姓疾苦。
沈蝶兰听着这些话,气得止不住的冷笑。
她不用调查,都知道这些话是谁放出去的。这个君召南到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厚脸皮,不顾真相,颠倒黑白。罔顾百姓疾苦的明明是他,在边境战事吃紧的情况下,还有心思设计兄弟,拖慢行军进度。
不过沈蝶兰并没有证据,只能让丹玉去派药王谷的人勉强镇压一下言论。
而到了第二天,事情的发展就更加离谱了。
三皇子一派的诸位朝臣,居然连名上表弹劾大皇子恃才傲物,不顾及民生,还有些不明真相的小官跟着迎合,想让还在边境出生入死的君寒澈,先背上一顶无情无义的大帽子。
皇上坐在皇位之上,只是面色冷淡,高高在上的俯瞰着一众朝臣,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君寒澈一派的官员激烈的辩解,咬死将在外,君寒澈的消息还没有传回来,罢免官员是不是合情合理还未可知。
一时间,偌大的朝堂被群臣的争吵填满,但高坐于皇位的皇上还是一言不发。
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鼓声。
“咚!咚!!咚!!!”
鼓声一下大过一下震得人心神颤抖。
皇上抬起头向外望去。
是有人在敲登闻鼓。
登闻鼓,上禀天听,为有冤情之人而设立,敲了这鼓,皇上边一定要亲自审理击鼓者的陈情,只是若是皇上觉得不值一闻,下场定不会好。
不过,这鼓自设立以来,也只被敲响过两次。
上一次已经是在十年之前。
鼓声起,朝堂中顿时鸦雀无声。
“何人击鼓于堂下?”皇上威亚的声音响起。
“禀陛下,是沈家嫡女,大皇子妃沈氏。”门口的小太监用尖利的嗓音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