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老熟人了
许为民个子高腿又长,没理由让老刘载着他。
最后还是他骑着那辆老旧二八大杠,老刘坐在车后座,手里拿着鱼竿。
这个年代,自行车是大街上最常见的交通工具,类似后世的小汽车,谁家要是有一辆永久牌或者飞鸽牌的二八大杠,那保准要羡慕死人。
老刘这辆二八大杠,就是永久牌的,老古董了,他二十八岁结婚时候买的,现在也有二十多年了。
虽然又老又旧,但老刘保养极好,又经常给链条上油,擦拭车身,所以看起来就跟新的一样,结实,耐用,还大气。
许为民也想拥有一辆二八大杠,这样他逛燕京城就方便多了,搞不好还能忽悠个漂亮的女同志,载回家当老婆。
跟后世的宝马奔驰小汽车一样,二八大杠就是身份地位和财力的象征。
一是贵,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动辄就要160块钱左右,相当于一个三级工人五个多月的工资了。
二是不好买,买自行车需要票,这类票是稀缺品,市场都不一定流通,只有国营单位每年偶尔给工作出众的员工发一两张。
总之,对于刚开始摆摊卖货的许为民来讲,自行车还是个奢望。
一路上,坐在车后座的老刘,和许为民讲了不少关于老燕京城的事。
比如,这附近哪里可以钓鱼,老刘一般去俩个地方,一是玉渊潭钓鱼公园,这里以前是皇家园林,是皇帝的专门钓场,旁边有个钓鱼台国宾馆。
政府为了吸引游客,专门在玉渊潭划出了一个钓场,专供游客钓鱼。
不过老刘不爱去那钓,嫌鱼小,他一般去玉渊潭上游的昆玉河,或者下游的永定河垂钓。
这俩个地方鱼获都不错,个头大,不过毕竟是野河,垂钓难度大。
为了照顾许为民这个“新手”,老刘今天不打算去这俩个钓点,而是准备带许为民去垂钓难度低的南二环护城河。
“南二环护城河不算野河,难度小一点,我带你去那里钓。”老刘跟许为民介绍道。
“嗯。”许为民点点头。
他无所谓,不管哪条河都行,重点是有鱼。
“这南二环护城河,鱼多吗?”许为民好奇地问了一句。
“那肯定多啊,全燕京城的老爷们,都在那儿呢,那么多人去钓,你你说多不多?”听到许为民这话,后面的老刘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许为民一听,也有道理,钓鱼佬趋之若鹜的地方,鱼肯定多,这是基本的常识。
好在现在是八十年代,没有“打窝”这个说法,也没有“龙王恨”“蓝鲫”这些黑科技鱼饵。
用蚯蚓钓,钓多少鱼,全靠钓鱼佬个人本事。
南二环护城河就在天坛公园那,在老刘指路下,许为民骑着二八大杠,载着他从宣武门大街,一路向前骑,骑到菜市场大街,再往左拐个弯,再直行一段路,就到了。
这一路上,沿途所见,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街道到处都是“我们一定要完成解放台弯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争当文明市民宣传站”“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打倒帝国主义!”红底白字标语。
看着这些标语,许为民摇摇头,相比后世,他还是喜欢这个时代,至少房子很便宜,老百姓努努力能买得起,而且,找到了国营单位工作,还给分配房子。
这么好的福利,后世有吗?
许为民前世也是房贷的受害者,尤其他家还在六朝古都,那房价涨得跟火箭一样。
许为民再次摇摇头,屏蔽掉脑海里的混杂念头,现在,先钓鱼搞钱要紧。
往前骑了几分钟,一条又大又宽的护城河,映入眼帘。
“许为民同志,到了。”老刘在身后提醒。
“好。”
许为民点头,停下了自行车。
“你把自行车停那吧。”老刘指着某处停车场示意许为民,那里停着一排排上了锁的自行车。
许为民“嗯”了一声,把车子往那里骑去,找了空档,他把车子推了进去,用马蹄锁锁好,然后把钥匙拔掉,带回来还给老刘。
“走,我们去找个好钓点。”老刘把鱼竿还给许为民,冲他大手一挥。
他们来得早,这个时候,周围的钓鱼人并不是很多,零星两三个。
许为民朝着那些钓鱼佬手上的鱼竿看了一眼,都是竹竿子或者木棍子,看起来十分简陋。
不过也有几个资深的钓鱼佬,用的是昂贵的四节钓竿,又长又直。
这四节钓竿,宛若工艺品,纯手工打工,跟后世的碳纤维鱼竿是一个原理,就是可以自由伸缩。
许为民朝那些钓鱼佬看去,见他们钓鱼用的都是编织线,而不是尼龙线。
这个时代,尼龙线虽然生产了出来,但还没有应用在钓鱼上,包括老刘在内的钓鱼佬钓鱼,用的都是编织线,就化肥袋封口那条线,结实不易断。
老刘和许为民一样,也在寻找合适的钓点,但更多的是寻找钓友。
他是老燕京城里的资深钓鱼佬,认识了不少钓鱼圈里的好友。
这时,老刘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熟人。
“刘所长,您早!”老刘喊道。
许为民听到这话,顿时一愣。
被叫做“刘所长”的中年人,听到有人喊他,他循着声音回过头来。
然后他看到了许为民,他也愣住了。
“许为民,你怎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