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拿这些煮凉茶?
医药不分家。
尤其是在岭南地区,很多中医诊所、国医馆既有中医坐诊,也有药柜供药。
而同时,许多有名的中药馆,也会请名老中医定期坐诊。
前一世,在中药馆的三十年,江宏安不仅练就一名中药工的各项技能。
在中医诊断方面,通过跟坐诊的中医的交流、学习,审方的时候再通过观察抓药对象验证,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暑邪湿邪致病的病症多发,抓药的人中,这两类也是最多的。
自然而然,江宏安在这方面经验也最多。
用其中一个交好的省级名老中医的话说,就在这俩方面,江宏安的诊断功底,都可以开堂坐诊了。
这固然是开玩笑的恭维之词,但也从侧面印证了江宏安的诊断能力。
有着这方面的经验,再仔细的观察谢梅英以及邓寒生几个人的面色和表现,江宏安更是进一步肯定了自己先前的判断。
眼见几个人都准备去休息。
江宏安赶紧道:“妈、磊子、寒生、春雪,你们几个人等一下!”
“嗯?”
江宏安这喝止声不仅突兀,声音还有些急切。
不仅是几个人闻言停下脚步转过了头,就连邓东磊和邓春花也都停下脚有些意外的看向江宏安。
“妈!我你张开嘴巴吐舌给我看一下!”
江宏安没有解释,先是走到谢梅英身边,一脸认真的道。
“看舌头干什么?”
江宏安这幅认真的模样让谢梅英感觉到陌生无比,更是不明白他忽然要这么做的目的。
不过,还是依言张开嘴,将舌头亮了出来。
江宏安见她舌尖呈淡红色,舌苔薄而发白,点了点头,接着又是问:“你是不是这两天开始,感觉有点头昏,眼睛也没有之前那么看得清了!”
“没……没……”
谢梅英下意识的就想摇头。
江宏安目光直视,一脸严肃的打断她道:“妈!你别为了让我放心就不认,有什么说什么,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只是要确认一下!”
被江宏安的眼神一逼,又听江宏安说得严肃,谢梅英眼睛转动,眨动了几下,才是转口道:“是……是有那么一点,不过年纪大了,这不都正常的嘛!”
“嗯!”
为免母亲多想,江宏安轻轻点头,表面上认可了母亲的说法,转而一一查看起了邓东磊、邓寒生、邓春雪几人的情况。
一一看下来,江宏安心中已然笃定,这几人都是《温病条辨》中“暑温病经发汗后,余邪未清”的症状。
暑温通常发症夏季,多发于于夏至到立秋之间。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或因汗出过多而津气耗伤,又或因劳作过度,抵御外邪能力低下,容易感受暑热病邪,这是暑温的主要病因。
这些天,众人忙于采摘山银花,每天都是清晨上山,快到中午的时候,方才下山,过了正午还要筛药、整理。
汗出过多、劳作过度,这两样可谓是占全了。
再回想起来,昨天的时候,这几个人汗多、口渴、面赤气粗的情况,明显比第一天的时候重。
当时江宏安也是忙得连轴转,注意力全在采摘和炮制山银花上,只是觉得高强度的工作下,都是正常的,至于他们几个人自己,就更不会在意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其实几个人都是暑温发症了,但因为是轻症,且暑温发病急骤,又可以通过发汗排汗,宣泄里热,减缓症状。
所以,其实昨天这几个人实际是经过了发病、减症的过程,但因为没注意加情绪高涨,所以不自知,江宏安也没有注意到。
到今天,病状虽然减轻,但因为余邪未清,再加上情绪上低落,反而表现更加明显,也才让江宏安看了出来。
想明白这些,江宏安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客观的说,无论是暑温、还是暑温发汗后余邪未清的症状,在这个年代、尤其是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其实相当的普遍。
绝大多数人,像谢梅英他们几人,根本就不会发现。
很多人,就算是发现了,也不会当回事。
江宏安显然不在这两种之列。
确定了症状属实,江宏安心底很快有了应对之策。
《温病条辨》中,就有一个经典名方,主治暑温病经发汗后,余邪未清,症见身热口褐,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的症状。
最关键的是,这个方剂里的药材,眼下就可以快速弄到。
方剂名:【清络饮】
组成:鲜荷叶边二钱(6克)、鲜银花二钱(6克)、西瓜翠衣二钱(6克)、鲜扁豆花一枝(6克)、丝瓜皮二钱(6克)、鲜竹叶心二钱(6克)。
这里边,鲜银花指的固然是金银花,但完全可以用山银花代替。
鲜荷叶边、鲜竹叶心,这两样在石崖子村都不缺。
西瓜、扁豆花、丝瓜这都是眼下当季的东西,江宏安家就有种。
……
见江宏安看完几个人之后就陷入了沉思。
众人停在那里,表情不免再一次紧张了起来。
“三儿……”
谢梅英正想问一句,江宏安这边也已经快速的做出了决定。
对着谢梅英说了句,“妈,你们休息,我领磊子和寒生去找点东西,回来给大家煮个凉茶喝!”
说完,对着邓东磊和邓寒生一挥手,三个人一人提溜了一个竹篮立即出了门。
跟两人说了一下采鲜荷叶以及鲜竹叶心的标准和大概数量,江宏安把这两样的采摘任务交给二人,自己则直奔离家不远的菜园子。
石崖子村几乎家家户户在都有自己菜园子,菜园子跟菜地可不一样。
菜地通常是一块地,都种单一的菜,多为辣椒、萝卜、白菜、芥菜、豆角之类的,不会弄篱笆、围栏。
而菜园子,通常是一块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种上各种蔬菜瓜果,什么应季种什么。
周围,还会用篱笆围栏围起来,看起来就跟一个园子一样。
江宏安家的这块菜地,离自己的土屋不远,整个菜园子还围得很大,篱笆墙也围得严严实实。
隔着远远的距离,就可以看到那竹子围的篱笆墙上,爬满了藤状的绿枝。
靠东边的地方,是叶大茎绿,绿叶间夹杂着黄色小花,仔细看的话,还能看到绿叶间挂有一根根长条形的绿色长瓜。
这就是丝瓜了。
而靠西边的篱笆上,则是另一种叶稍小,藤茎呈深紫色,开满紫色小花的爬藤。
这就是扁豆了。
眼下的世界,还正是扁豆花盛开,授粉坐果的季节。
江宏安找到篱笆门,解开门挂上的绳子,进到果园子里后,凑到靠东那一边,找到那几株被谢梅英打理得相当茂盛的丝瓜。
翻着绿叶一点点的找,很快摘下了五条小孩手臂大小的丝瓜。
丝瓜还很嫩,瓤肉也很多。
瓜皮煎药,瓜瓤做菜,正好。
搞定丝瓜,接下来是扁豆花。
这一朵朵的摘,就费功夫多了。
但好在有摘山银花的经验,也就是耗时一些罢了。
再接着……
是西瓜。
这东西鸡冠岭上,种的人其实不多。
但恰巧去年的时候,江庆海同志出去做工,吃到一种非常好吃的西瓜,但是带了一只回来,谢梅英吃得也十分高兴,直言从来没吃到那么好吃的西瓜。
别看江庆海同志整天一副西北锤王的粗暴样,但疼老婆方面是真没的说,当时就留了心眼,等到了今年,特地找人要了几颗苗,拿回来种在了这果园子里。
眼下这几株苗已经结了不少西瓜出来,有大有小,大的已经有足球般大小,江宏安敲了敲,闷响带脆,这情况,江宏安也有些把不准。
想下来想,江宏安也顾不得那么多,摘下来两个最大的放进了篮子里。
山里人,尝鲜的那种新鲜感,胜过真正的口味。
这西瓜就算不甜,也正巧可以尝个鲜嘛!
再说,江宏安要的主要也是西瓜皮。
出了菜园子,往回走到路口的时候,正巧碰上了快步回来的邓东磊和邓寒生。
两人的篮子一个放着嫩绿微卷的荷叶,一个是一根根像绿色长针一般的竹叶心。
数量够,采得也准,算是圆满完成了江宏安的任务。
三个人拿着这一行的收获,迈进堂屋的门槛。
堂屋里,翘首等待许久的谢梅英几人,在看到三人满载拿回来的东西后,一个个都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就……就拿这些煮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