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年代:从魔都知青饭店开始

第20章 开业现场乱哄哄

  1979年4月6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峡土路街道知青饭店终于正式开业。

  饭店门口插上红旗、店内悬挂各色三角彩旗和新刷的标语,现场气氛显得热烈。

  照例由街道领导发表讲话,没有音响和麦克风,全靠一股丹田之气。

  鞭炮响过之后,街道领导干部一行人便匆匆离去。

  知青饭店,来的人很多。

  这条街以前大大小小的各种早餐店、饭店……割了尾巴,都被扫进……

  如今开业,填补了餐饮空白,解决附近居民早餐难的问题。

  街坊邻居都想来试尝一下,更多的则是来看知青开店,这年头新鲜的很。

  在场还有不少店里知青的父母,子女回城,第一天干这些,也想看看他们的工作情况。

  总之,店内店外,人挤人。想吃早餐的进不去,围观的在店内晃悠。

  一些家长还在不停的指指点点,嫌这嫌那。

  王福生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召集自己小组七个成员进行短训。

  具体到每个人的分工,尤其是服务员的工作流程,并且还有相关预案,要求每个人做到心中有数。

  尽管,店内店外乱哄哄的,他们这一组就象什么事也没发生的一样。

  王福生、张耀武、刘茂林和李娜三人,不停的包水饺和馄饨。他们已经提前一个小时到店,也预先包好一些水饺和馄饨,放在托盘上,用白色纱布盖着备用。

  十几个服务员,由于程韦娟带头闹事,老窖头和王福生都不愿搭理他们,把他们撂在一旁当空气。

  没人管,十几个人全都跟木头桩子一样杵在那里不知道要干什么。

  有的则在店里餐桌那坐着闲聊,有的在店外看热闹,抽烟吹牛皮,一些知青不好意思让人知道自己到饭店当服务员,看没人管,干脆溜到附近没人的地方蹲着。

  “你们都买早餐吗?没吃早餐的能不能靠边站,我们赶着去上班呢。”

  “这店没有店长吗?”

  “这些知青太没眼力劲,就他们这样估计干没两天就得关门了。”

  不少顾客赶时间,却没能顺利吃上早餐,开始发牢骚。

  傅爱华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知所措。

  昨晚在家里,父母亲和俩徒弟都商量好,店里的管理让他来发挥,在街道领导面前露个脸,也算是悄悄的在知青面前宣誓主权。

  结果,人声嘈杂,现场混乱不堪。

  至于,老窖头从来就没管过这些事,更何况现场不少人听说过他的大名,都想吃他做的葱油饼。

  老窖头只顾自己埋头苦干,外加两个徒弟和几个知青新手在一旁协助。

  根本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

  傅爱华只能硬着头皮,将人往外撵,“你们都干什么呢?当逛菜市场啊,全部挤在这里,出去,出去,都出去!”

  “你小子谁呀,我们是来吃早饭的,你也不问清楚就这样推人。”

  “谁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来吃早餐?我看你很久了,你一直在这看热闹。”

  “谁说我们看热闹,瞧见没,这是什么?”

  几个人手上举起饭店的餐票,“这小子知青刚回城,还挺横的。”

  没区分是来吃早餐的顾客,还是看热闹的闲杂人,再加上言语过激,矛盾终于爆发。

  买了票,没能吃上早餐的顾客,生气的揪着傅爱华胸前的衣领,预备给他来一下。

  这年头,一言不合就干架很正常,哪像后世,一大帮怂蛋大言不惭的说,躺下赚他几万块。

  殊不知,对方如果有关系,后台硬,你就算被揍的半死,到网上喊冤又能如何。

  还不是自己找肉疼。遇事,干就完了!

  就像六七十年代,爹妈教孩子:打赢了回来有奖励,输了回来别跟我哭鼻子。

  店里乱糟糟的,唯有王福生的水饺馄饨这摊,井井有条,三个服务员只要拿到餐票,票根送厨房,头脑里记住顾客点餐的编号和点餐的菜品。

  女知青和张耀武负责煮,两口大锅,一锅水饺一锅馄饨,餐票一到,直接将煮熟的捞出来装碗即可。

  顾客刚坐下,不到一分钟服务员就端上来,马上有的吃。

  王福生按照前世的做法,为了快速出餐,事先预制好底汤,并且温度控制在40°左右,入口不会太烫。

  煮好的水饺,滚烫滚烫的,放到到汤碗,端到顾客面前的时候,水饺也已稍微降了温度,正好入口。

  边上馒头包子这摊彻底废了,三个知青新手,学了几天,一早到店里才蒸上几笼,根本就不够卖,正手忙脚乱的继续擀皮包包子。

  吃不上早餐的顾客越来越多,大家开始生气。

  老窖头名声在外,等着吃葱油饼的人围作一团,还不时催促。

  店内店外,十几个知青大神一样的站着。男知青彻底放飞自我,抽烟吹牛皮,一帮人说的起劲,声音比什么都响。

  王福生他们的水饺馄饨生意特别好,不少吃完的顾客对街坊邻居说,“赶时间就进去里面吃水饺馄饨,速度快,味道还真不错。”

  结果,门口买好票的人进不了,在那推搡吵闹。

  王福生迫不得已,只好出面,大声喊到:“店内除了馒头包子和水饺馄饨的服务员,其他没事干的服务员全都出去!”

  王福生看一些服务员站着不动。气的指着他们鼻尖,“马上、立刻出去。不要像大爷一样杵在这里。”

  有知青的母亲正拉着女儿的手不知在闲聊什么,听了当场不高兴。“你谁啊?”

  王福生,凶名在外,眼神狠厉的看着女知青,“我蜀道山,你们母女俩马上给我滚出去!”

  女知青悄悄对她母亲说,“就是那二流子。”

  母亲一听二流子,心里有些害怕,只能小声地骂骂咧咧的出去。

  “没吃早餐的,看热闹的,现在请离开,我们店得做生意,请你们离开,让买了餐票的顾客进来。”

  说着挨个地询问:“您吃什么早餐?”

  刘茂林跟在一旁,见是围观的直接推搡着,“去去去,有什么好看的。”

  不少人听说这俩人是二流子,忌惮他们的凶名,开始走到门外。

  店里很快清出一条过道,张耀武和女知青配合着一人煮水饺一人煮馄饨。

  三个服务员已经提早两天接受培训,客人一吃完,马上收拾碗筷,顺手用抹布将桌子擦了一遍,桌面干净整洁,看了非常舒服。

  “这几个知青做事还真可以,”

  “以往服务员都跟大爷似的,吃完了苍蝇在那飞也不收拾。看来这几个知青还挺珍惜这份工作。”

  “这卫生环境,看了舒服,明天继续来这里吃。”

  傅爱华,看王福生和刘茂林一出来就镇住场子,心里不是滋味。

  店内恢复正常,王福生到门口将围观的人群往大街上赶。

  “你们都想成油炸鬼?个个挤在油锅旁,万一烫伤了怎么办?不说这些刚回城的知青口袋里有没钱赔你医药费,烫伤了你自己赚个肉疼。”

  刘茂林直接动手,半推半劝:“都刚回城的知青,没啥好看的,他们又是新手,你们越看,他们越紧张。”

  “你们几个男服务员过来。”

  王福生朝附近抽烟的知青喊道。

  “你算老几?”

  “我不算老几,我蜀道山,”王福生没惯着他们。

  大家知道王福生和刘茂林都是混混,二流子,一听对方数到三,赶紧扔了烟头到王福生跟前听令。

  “你们在这里维护现场秩序,留出空位给买早餐的,围观的人群,全都给我赶到大街上去。”

  “女知青出来两个人,帮忙卖票。”

  “再来三个女知青给老师傅打下手,你们帮忙打包,收票。”

  王福生一出手,整个乱哄哄的店面变得井然有序。

  现场不少知青尽管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还是佩服王福生:有领导风范,做事有章法、出手干脆利落。

  傅爱华和俩徒弟的表情就象吃了苍蝇,再看埋头做葱油饼的老窖头。

  这经营管理权,看来得去找街道领导说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