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都是名人啊,受宠若惊啊!
不一会儿,王向阳就来到了看门大爷所说的那栋红白相间的三层半主楼。
左右看了看,王向阳先把带着一堆东西的自行车,停在了主楼前面的空地上,然后走进主楼。
一口气来到三楼,终于找到了文学部。
进去后,随便找了个人,拿出邀请信,说自己是施文心邀请来改稿的后,对方很快就带他来到一个叫苏叔阳的中年大叔跟前。
听到王向阳的来意,又看过邀请信后,那位叫苏叔阳的中年大叔,立刻找了把椅子,让王向阳先坐下,又给倒了茶水,然后就解释起来。
按照苏叔阳的说法,施文心编辑正跟人在会议室开会,很快就回来了,让王向阳稍微等一下。
为了让王向阳不感到受冷落,苏叔阳主动跟他聊起了天。
聊啊聊,天南海北的聊,王向阳终于想起这位苏叔阳是谁了。
如无意外,他应该是那位笔名叫舒扬的人,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
那家伙,什么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
反正一堆的奖,这位都拿了个遍,名头也是好多好多,且后来还有个特漂亮的女徒弟。
就这样,双方坐下聊了一阵古今中外,顺便聊了一阵剧本后。
突然,一群人来到了文学部,并且直奔王向阳跟苏叔阳的方向走来。
看到苏叔阳迅速站起身,王向阳虽然不明白,但也连忙跟着站起来。
很快,过来的人群中,打头一名穿着中山装,留着大背头,干净整洁,看起来四五十岁的中老年男子,先一步走过来,冲着王向阳笑道:
“你就是写出《庐山恋》的那位王向阳?”
王向阳下意识点点头:“对,我就是。”
得到答案后,那名大背头男子立刻哈哈一笑,主动伸出手,重重的跟王向阳握了一下:
“早就盼望跟你见面了,没想到这么年轻,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
就在王向阳一脸懵逼的时候,苏叔阳在旁边笑着介绍道:
“王向阳同志,这位是钱江,钱导演,电影《海霞》看过吧,就是他导的。”
“啊,原来是钱导演,您好您好,久仰久仰。”王向阳连忙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这番受宠若惊,也算半真半假。
假就不说了,真嘛,主要是惊讶于他的身份。
钱江他当然知道,那可是北影的一名传奇大导啊。
北影其实有不少革命二代的导演,比如花帅之女凌子啥的。
这是其他电影厂没法比的一个隐性优势。
可二代虽多,但真正专业能力强悍,且能留下众多脍炙人口作品的导演,还得是钱江。
钱江的父亲,是我军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那关系网嘛,就不用多说了。
就算抛开身份不谈,钱江本身的业务能力也很厉害。
钱江从小才华横溢,自幼学习美术,有着丰富的从影经验。
可以说,跟他同时代的导演里,就美术设计能力跟画面感,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哪怕是谢晋跟谢铁骊,单纯论画面感跟美术设计能力,严格来讲也是不如他的。
后世都说老谋子的美术手段高,电影画面感强,其实这更多是占了时代跟科技的光。
单纯论美术能力,真正牛的,还得是钱江这种天资聪颖,又接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
他有个特殊能力,就是能把非常简陋的场景,拍的非常唯美跟艺术。
比如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
当时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条件非常简陋。
但身为摄影师的钱江,却巧妙的用了自己的美术设计能力,把画面拍的非常美,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奠定了他摄影师界一代宗师的地位。
如果不是生错了时代,蹉跎了太多岁月,钱江的成就还会更上一层楼。
万万没想到,他一来就能碰到这种大佬,而且大佬还主动跟自己握手?
受宠若惊,必须受宠若惊啊!
就在钱江呵呵一笑,似乎对王向阳的崇敬态度很享受的时候。
旁边一名头发有些花白,但却风韵犹存的女人,笑眯眯的朝王向阳伸出手:“你好,王向阳同志,我是施文心,就是我写信邀你来的。”
“啊,您好您好!施老师您好!”王向阳又连忙微微低头,双手主动握上去,微微跟对方握了下手,就主动松开。
王向阳当然知道施文心是谁,人家是北影厂的资深编辑,老公是葛存壮,儿子是葛攸。
也是一尊大神,尊敬点准没错。
“这位是赵元,赵导演。”施文心又指着另外一位面带微笑,气质婉约,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女人道。
“您好,赵导演。”王向阳继续低头哈腰,主动握手。
王向阳也知道赵元,这位不光是著名导演,还是老革命。
她原名赵小婉,1925年12月出生于上海。
她父亲赵觉初是名医生,曾任国军16军的医院院长。
小时,她因为父亲的工作经常变动,先后在江苏南京、常州等地读小学,后迁居武汉、桂林等地,常年漂泊。
1940年5月,因为种种原因,她参加了抗敌演剧队,改名赵元,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后来,她辗转来到北影厂,从场记做起,任劳任怨,继而副导演,导演,一路走上去,成了知名导演。
据说,她的特点是不好争,但执行能力超强,所以才长期配给其他导演当副导演或者执行导演。
这其中,她配合最多的导演,就是钱江了,她跟钱江导演一起,堪称最佳拍档。
也就是钱江跟赵元的身份都很牛,都是老革命。
要不然,关于他俩的花边新闻,估计早传开了,谁让他俩整天在一起拍戏。
总而言之,都是名人啊!
这么一圈介绍完后,施文心又开始给王向阳说起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施文心之所以这么快就给王向阳发去邀请信,还是因为钱江导演的关系。
因为按照正常流程,像王向阳这种不是业内人士的外人投稿,要先送传达室,然后一点点攒稿。
通常是攒一麻袋,或者攒一个月的稿子,然后文学部的人才会去传达室拿。
等稿子送来文学部,又要先给那些年轻编辑分组审阅。
年轻编辑审阅过稿了,再给负责的主编审阅。
主编审阅过稿了,再给副主任审阅。
副主任过了,交给主任审阅。
主任过了,还要交给副厂长或者厂长审阅。
厂长或者副厂长过了,才会确定要不要拍。
这么一整个流程走下来,就算一切顺利,一两个月都算快的,有的甚至得等一年半载。
(历史上北影的剧本过稿效率就是这么低,后来才有所改善,当然这是指外人投稿。)
但王向阳的运气好,他的稿子刚送来北影厂,正好到了文学部去传达室拿稿的时间。
因此,《庐山恋》这个稿子不需要等太久,很快就来到文学部,进入初审环节。
初稿审阅的时候,审稿人正是苏叔阳,也就是那位戴眼镜的中年大叔。
苏叔阳很喜欢王向阳的剧本,看过之后,没放到一边留存,直接拿去给施文心看。
施文心看了没一会儿,钱江导演正好找来了,想要她给推荐个好剧本。
然后,施文心就顺手把《庐山恋》递给了钱江导演。
钱江导演一看,立刻就喜欢上了,又亲自拿着剧本,去找了汪洋厂长。
汪厂长看了剧本,觉得还不错,又看钱江很想拍,就同意拨个拍摄指标给他。
这里要说的是,这时期的电影厂,每年拍多少电影,都是算指标的。
比如北影厂这种大厂,当前的话,一年只有八个指标,也就是一年最多只能拍八部电影,多了不行。
由此可知,这时期拍电影有多难了,因为指标太少。
现在,一般能拿到拍摄指标的,都是资格特老,或者背景特大的导演。
比如谢铁骊、钱江这种。
就是说,因为钱江导演横插一杠子,导致这个剧本的过审速度超快,甚至比北影厂自己养的那些编剧内投剧本还快。
这也就罢了,关键钱江导演是个急脾气。
编剧都还没来,剧本也还没彻底定稿,甚至汪洋厂长还没正式跟上面申请拍摄指标跟拍摄经费呢,他就急吼吼的先自行组建起拍摄班子了。
其实像钱江这样的人,都有自己的班组人员,所以他要组建班组,也就一句话的事儿,厂长一般都会默许,不会阻拦。
再然后,王向阳今天来的也巧,正好是钱江导演过来找施文心开会,商量剧本内容。
然后,他听人说,写出《庐山恋》的人来了,立刻就带人急匆匆赶过来。
双方把事情交代清楚后,钱江导演立刻急道:
“好了好了,现在大家也认识了,谈谈正事儿吧。”
说到这里,钱江导演冲着王向阳道:“小王啊,虽然一般来说,像你这样来改稿的,都要先安排进招待所住下来,过两天再谈剧本。
但择日不如撞日,既然遇到了,不如咱们先谈谈剧本?”
王向阳眨眨眼:“额,行啊,我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