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139.开学堂
刺史大人上任第一天就给了大家这么大的福利,看来刺史大人说要和大家共同发财,也不仅仅是空谈啊!来的这些人赶紧把自己带来的礼物给郭小克抬了上来,跟刺史大人打好关系,本来就是他们此次的目的,更何况,他们有很多礼物都没有郭小克给他们的福利多。
郭小克也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第一天算是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中过去了,这次当官也算开了一个好头。
赶路还是很累的,小待诏更是水土不服,发起了高烧。郭小克让王县令请了一个大夫,给开了一些药,过了三天才退烧。
总算在贝州安定了下来,闲来无事,郭小克把两个县令找来,问问他们两个,自己这个刺史有什么事情要做。
两个县令都是隋朝的时候任命的,窦建德占领冀州以后,也没有换。并且这个年代的官员也没有什么事情,只要负责把下面的赋税收上来就好了。兵荒马乱的,也不能要求他们有什么政绩。
“马上就要天下太平了,我们需要做什么吗?”郭小克什么都不懂,当然什么都需要问。
王县令说道“刺史大人如果想出政绩的话,需要把赋税多收一些,可是这样会出问题。前朝就是赋税太重,才会天下大乱的。”
郭小克是造反起家,可在自己的地盘上,他可不想有什么反叛的事情“这个赋税,朝廷规定收多少,我们就收多少好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王县令听到郭小克这么说,明显对郭小克又恭敬了几分“还有就是提高本地人口数,这个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百姓生活富足,才有能力多生育人口。这就需要我们当官的让百姓生活富裕了,说得简单,具体措施,下官始终参详不透。”
带领大家共同富裕,这个问题,每一个官员都会想。毕竟每一个人都富有,当官的才能更富有。可这不是光说就能解决,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实现。
郭小克只是会劫掠,暂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暂时搁置“还有什么?”
王县令接着说道“钱粮是最重要的两项,其他的像修桥铺路,开荒打井,开办学堂等等,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属于费力不讨好,并且这些事情需要的费用,都需要向朝廷申请,现在天下刚刚大定,朝廷恐怕还没有精力管这些吧?”
其他的事情,郭小克不懂,开办学堂这事他熟啊!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他并没有理解。经过了这么些年,感受是越来越深了。
“好!我们就开办学堂!”
总算遇上一件自己熟悉的事情,郭小克说干就干,当即拍板决定。
这些事情,王县令刚才就说出了困难,没想到郭小克还是决定这么做。不过既然上司这么决定,王县令也同意,毕竟对自己也有好处。
“刺史大人,这开办学堂可需要不少钱,不知这费用,刺史大人如何解决?”
郭小克问道“你先说说需要多少钱吧!”
王县令说道“就清河县来说,能供得起孩童上学的,不超过五百家,这其中崔家有自己的私塾,他们的子弟应该不会来。在崔家借读的富户子弟也不少,除去这些的话,大概还需要开办二十座学堂。每座学堂的费用大概需要一百两银子。除去一些无法掌握的情况,两千五百两银子足够!”
郭小克有点不理解“清河县有多少人口?”
王县令不知道郭小克这么问是何用意,想了一下,回道“本县有一千七百四十九户,共计七千六百五十七口。”
郭小克问道“这么多人,到上学年龄的只有这么多吗?”
王县令说道“刺史大人不知,平常人家根本供不起一个孩童读书。这也就是本县有崔家这么一个大族,其他人沾光,所以比较富裕。其他的县,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多人能读书。大人不要看着简单,孩童长到六七岁,就需要跟大人在田里做一些农活,要不然,除去租子,根本就不够吃的。再加上这些年战乱不断,人口减少了一大半还多。人越少,百姓越穷。”
王县令看郭小克对这些事情不是很明白,索性给他说明白。
郭小克确实不明白,这年头和自己上学那会有很大不同,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识字,孩童也不是到了年纪就必须读书。这年头,国家根本就管不了那么多。老师的生活全部来自于学生的学费,一般人家根本负担不起。
“不行!必须要让六周岁的孩童全部入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