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初见戴县负责人
独立营会议结束,各连连长、指导员快速回到军营,向战士们传达接下来的任务。
战士们都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红军,像这种任务,基本上一听就清楚,不需要费多少功夫。
张仲勉、李宏平也跟着许宗成来到了县委驻地,它位于村中旧时的一座学堂中,有四间土房子,其中两间用于县委办公,另外两间用于教学,里面有许多小学生。
“我带你们见一见王雄国同志,到这边来,他在屋里教书呢。因为干部特别短缺,一个干部往往身兼数职,雄国同志也一并兼任了小学的教员。”
“原来如此,这位同志一定是个充满热心的知识分子了,我倒想尽快见一见了。”
推开教室门,只见一位青年男子正捧着一本残破的书本。他读一句,学生们就跟着读一句。
教室里的学生看样子有一百多名,大多都站着读,没有课桌,也没有凳子,连一本普通的书籍也没有。
青年男子约摸二十八九岁,长相很普通,身高中等,面容温和,语气给人的感觉很有耐心,让人亮眼的地方,是他一身浆洗的几乎发白的长衫。
“雄国兄,有两位八路军115师的同志来了。”
听到许宗成的话,王雄国微微点头,给学生们布置了读书作业,大步走出教室。
“仲勉同志、宏平同志,你们好。”
王雄国一边和张仲勉、李宏平两人握手,一边说道。
他的声音很亲切,像是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的确是这样,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对待自己的同志,都是这样亲切的。
李宏平和张仲勉分别和他打了招呼,介绍了身份,告知自己所部的番号,八路军115师343旅下属独立营。
“同志,你们是115师的部队啊,在平型关一仗,打的真是漂亮。”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1931年入的党,曾在苏区农运部门工作……”
张仲勉也说起独立营的经历,如何从平型关一路来到这里的。
一行人聊着聊着,便来到屋中坐了下来,王雄国烧了一壶热水招待,给每人倒了一碗。
通过谈聊得知,张仲勉两人准备留在戴县开辟敌后根据地,王雄国心里不由的欣喜。
有了八路军的帮助,他有信心将戴县县委发展起来,四个村子的一千多人民也有了切实的保障。
原本光靠五十多人的游击队,20杆枪,他真没有多少信心抵挡住戴县保安团和日军的围剿。
但八路军不一样,他是我党领导的部队,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每一个战士都身经百战,组织纪律之高,战斗意志之强,作为地方的同志,他有着深刻的认识。
“我代表戴县县委,欢迎你们独立营的加入。仲勉同志,宏平同志,戴县的情况很是复杂,现在日本人来了,更加混乱了,宗成同志应该和你们讲了。”
“讲了,宗成同志将戴县的基本情况,以及各方势力都和我们讲了一遍。”
王雄国主动聊起开辟根据地的事情。
“我觉得建立完善的根据地,需要将敌人彻底扫清,目前我们掌握的四个村,基本上完成了土地革命,但减租减息政策进行的并不彻底,有许多潜在的敌人从中捣乱,所以你们独立营可以多作作这方面的工作。”
张仲勉听后,点了点头,回答道:“雄国同志,这件事放心交给我们独立营了,保证将我党减息政策进行彻底,另外那些破坏革命、破坏抗日的大地主,我们也一定不会放过。”
许宗成感叹道:“我们的干部同志,终于能轻松一点了。”
随着此话说完,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似乎……独立营未来的工作任务,在这几句话中就表明了。
上面是独立营在根据地的工作任务,但军事任务还没有说明。
张仲勉捧起瓷碗,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口水,看向床边坐着的王雄国和许宗成,说道:“雄国同志,我想了解雁门关乡的大地主、宗族势力这些情况,这对于独立营和游击队接下来进入乡里发展,应该有不小的帮助。”
“好,我长话短说。”
“雁门关乡的大地主有三家,分别是赵村的赵厚今、肖村的肖向群和乡府的宋乡长,他们平日里称霸乡里、鱼肉百姓,租息高的惊人,使得乡里的百姓们怨声载道。据我们游击队侦察员的消息,他们三人近期频繁和县城的日军接触,有卖国的歪心思。”
“至于戴县宗族势力,情况之严重,非矫枉过正而不可改变,本族族长说的话,甚至比蒋光头说的话还有效果。”
“我明白了。唉,古人有一句话说的好,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不是没有道理的。”
“雄国同志,我们要紧快回去开展工作了,日军想要统治戴县,很有可能和汉奸联合起来治理乡村,他们的首要任,就是派兵围剿晋绥军、29军和我们,时间恐怕容不得我们慢慢发展。”
王雄国点头道:“好,两位同志,你们回去开展工作吧,独立营的战士都是有革命经验的老红军,可以多分担分担我们干部的工作。
“还有军事方面,也交给你们了,宗成同志和游击队负责协助。”
“我听雄国同志的,一定好好协助李营长和张教导员。”
“同志,多谢你能如此的信任。”张仲勉话本不多,但此时还是多说了一句。
“都是同志,当然信任,若是其他人,他准防备十手,哈哈。”
片刻过后,王雄国一路将三人送到了学堂门口,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不由欣慰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