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军中
“宿主击沉两艘日军军舰,获得奖励积分两万分。”
曹云龙兴奋起来。
一下子,拿到了三万二千积分!
这可是巨大的收获!
可以买好多的导弹了。
小日子,你再敢派军舰来,老子就再击沉你!
就在曹云龙这样想的时候,离货船三千里的地方,日军的司令部,接到了日军军舰发回来的电报。
“我军在难海上围截华裔的行动失败。我们遭到了华裔发射的飞毛腿焰弹,那炮弹击中了我舰的弹药仓。全体官兵以身殉国……”
最好,那报务员来不及发出后面的电文,就死了。
日军司令官看到了电报后,气愤地大叫。
“给我封锁那个海域,一定要抓到那些华裔。我要弄清楚,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先进武器。竟然让我军官兵,一个人都逃不出来!”
于是,日军的十多艘军舰从四面八方,围向了出事的海域。
但是,他们赶到时,海面上没有看到一条船。
之前的海战,让所有的海上的船只都吓的离开远远的。
日军军舰搜了一番后,没有收获,只得向司令官汇报。
日军司令官将情况汇报给了日军大本营。
日军大本营重视起这件事情来。
如果华方有这样的高级武器的话,那么,将会对日军造成很大的威胁!
于是,日方动用了秘密战线的人,千方百计的去寻找这个武器的持有人。
在日军军舰被击沉的时候,华侨的负责人就知道,日人会赶来的。
所以,他命令货船,加速向海岸上驶去。
最终,在日军军舰封锁海面的时候,所有的华侨,都上了岸。
上岸后,有中方的人接应。
大家都快速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为了安全考虑,那两个发射架,被丢弃在大海中。
日人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去捞起来。
曹云龙对大家说,“这是上船前,一个上校送来的,他交待我,如果遇到了危险,就用这炮弹对付敌人。”
他没有说导弹二字。
这时候,很少人知道导弹这个名称。
船上的人都相信了。
他们都以为,这是军方对他们的保护。
如果没有这保护,那他们就惨了!
之后,就再没有人提起这件事。
在路上,走了两天两夜,终于上了来接的汽车。
将这一批的华裔带到了边境内。
他们被安排在一个汽车团中。
一大半的人,分配去当司机。
就是从境外,向境内运送物资。
这时候,
在爱国主义宣传的激励下,难洋华侨学生按捺不住涌动的激情,许多中学高年级学生自觉组织起来,集体回归祖国参军,上沙场杀敌。
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第二、三代华侨,在祖国已无直系亲人,在爱国激情的鼓舞下,他们说服父母,奔向祖国。
1938年后,为了打破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部海岸的封锁,国民政府与缅甸英军合作,修筑了由缅甸通往云南的滇缅公路,但严重缺乏汽车司机与汽车工程技术人员。
南侨筹赈总会响应国民政府要求,号召华侨学生、工人回国参加汽车兵与工程兵,到滇缅公路投身抗日。
据筹赈总会统计,先后有15批共3192名热血青年,意气风发回国,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驰骋在滇缅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许多人为抗击侵略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高山与深涧之间。
曹云龙不愿意当汽车兵,他要求上前线杀敌。
最后,他的申请获得了批准。
就这样,曹云龙便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江苏的吴锡,加入了太湖抗日纵队。
来江苏,是曹云龙的意思。
他听说过太湖,所以,他就要求来太湖。
离开边境,除了不想当汽车兵外,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用导弹击沉两艘日军军舰的事,藏不了多久。
眼下,汉国军方不知道这事,日军军方也找不到这批人的下落。
所以,就没有人知道海上发生的事。
只要时间一长,日人就会刺探到消息。
他们就会找上汽车团。
而汉方也会找上汽车团。
那样的话,曹云龙就危险了。
所以,曹云龙便独自离开了边境,申请去了前线作战。
从边境来到了崇庆,曹云龙便丢弃了带来的资料。
他将自己的身份证明,还有边境部队开出的证明,全部埋在了崇庆郊区的一个墓地中。
从现在开始,就没有人知道,曹云龙是一个难洋来的华侨。
在崇庆,曹云龙重新参军,被分配到了姜苏。
刚好军统要召一批人,去苏南的抗日游击队。
曹云龙便报告,去苏南。
从崇庆,乘坐江轮,来到了吴锡。
曹云龙成了太湖抗日纵队,一支队,一大队,一中队,一小队,一班的一名新兵。
分到班上,几个人围了上来。
一班原来只有七人,曹云龙加入后,变成了八人班。
班长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人。
他带着人,将曹云龙逼到了床角。
一个人喊道,“将身上的钱财全部拿出来。”
曹云龙愣住了。
这是进了土匪窝了?
曹云龙离开汽车团的时候,将身上的钱都给了唐克与李响。
这一路上,都是包吃包住,不花什么钱。
他的身上,是民国政府发的十块法币。
他也拿来买了烟。
现在,他们身上,除了烟与火柴,再也没有钱了。
曹云龙张开了双臂,说,“要是有钱,我不在重庆待着,还会来这里?”
这话一说,大家都觉得有道理。
但是,还是有一个家伙搜了曹云龙的身子。
当然是什么都没有搜到。
不过,那剩下的烟,全部被他们拿走了。
曹云龙知道,他们是给自己上了一课。
在这个地方,你要是软弱,就会被人欺负。
对方人多,曹云龙当然不去找死。
到了吃饭的时候,每个人拿着一个碗,去打饭。
曹云龙拿碗上去时,被班长打翻了铁碗。
班长将他自己的碗递了过去,对打饭的人说,“这家伙细皮嫩肉的,过去吃的太好了,身上的油水太多。他不能吃,要适应环境,他的饭菜,就由我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