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赶到的第二辆日军卡车,带队的是一个少尉军衔的小队长,他一到场便全面接管了指挥。此刻,他的手下已经达到了三个步兵分队的规模,除了三挺班用机枪,还带来了一个掷弹筒小组。
少尉小队长听取了先期抵达的第一辆卡车上的分队长的简短报告,又看了看刚才在卡车驾驶室中弹的汽车兵——该汽车兵颈部被击中,已陷入深度昏迷。
“中国军的枪法不错,”日军少尉眯起眼睛望着远处的那座农家宅院,对身边的分队长问道:“你说他们只有区区几个人?”
“是的少尉,我没有来得及数太准确,但是敢肯定他们绝对不会超过十人,其余的已经逃走了。”
少尉小队长点点头——他知道,文城南郊临时兵营里的中队长牛岛中尉,正带领一个完整的步兵小队向这里进发。但以目前战场的形势,应该用不到牛岛中尉的援兵了。
“三个分队,一个从正面发动佯攻,另外两个从东西两侧包抄过去!——牛岛中尉吩咐了,争取抓到中国军的俘虏。”
得到命令的日本兵迅速分头集结,随后便开始了行动。
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布势——仍然伏在农家宅院屋顶的八路军营长,即便不用望远镜,也可以居高临下看得明明白白:正在散开队形的小鬼子,是要分三面实施围攻。
唯有硬着头皮死守了!
魏鑫在屋顶下达了命令:向东、西院墙各分出一名战士防守监视,正面仍留下三人——以眼前来看,两伙正在向宅院的东西两侧运动迂回的鬼子,暂时还发动不了攻击;而正面的那伙鬼子,则已经开始向前蠕动了。
“不用等我命令,瞄准了,有把握就打!”
徐旅支队二营长吼完了这一句,就亲自操起手中的三八式,努力瞄向正前方匍匐前进的日本兵当中的一个。
“砰!”
这一枪没有刚才狙杀汽车兵那般精准,但仍击中了目标的肩头,后者顿时捂住伤口不再前移。
紧接着,后院院墙下的三名战士,陆续扣动扳机开了火。
但是很快,正面日军卡车上的那挺轻机关枪也打响了,子弹显然是冲着宅院屋顶扫射的,有几颗几乎擦着魏鑫的头皮掠过:山西农家民居的特点,屋顶近乎是平的,魏鑫一时后悔刚才没有带些遮蔽物爬上来——哪怕是拿个面盆、劈柴木桩之类的东西也好啊……
但趁着低头伏在屋顶不动的机会,二营长又得以向左右望了望:正在包抄两侧的鬼子兵听到枪响后,运动的脚步越发快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开始朝宅院逼近夹击。
魏鑫清楚地看到了两侧的日军均配备有轻机枪,他感到了莫名的绝望——
自己在两翼各部署了一名战士,如此单薄的防御力量想要顶住有机关枪压阵的十几人的兵锋,完全是不可能的!
忽然,守在东侧院墙下面的那名战士,激动得扭头大叫起来:“二营长,好像是我们排长派人回来了!”
叫声显得声嘶力竭,魏鑫心头一动,急忙原地扭转身体,将头颅由原来的面向正北改为面向正东。于是,居高临下的他,果然就看到远处正有一溜队伍朝这边奔跑,再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二营长也激动起来:
带队的不是底下那名战士叫喊猜测的排长,而是一营1连连长本人!紧跟在他旁边的是机枪手,肩上扛着的一挺捷克式在太阳光下油黑锃亮。
“奶奶的!这小子来的真是时候!”二营长险些笑出声,不顾头顶仍有弹雨倾泻过来,当即抓过身边的步枪,对准正朝着同一方向包抄的日军小部队,瞄也未瞄地搂头就是一枪。
他这一枪,既是震慑鬼子,也是给己方的援兵做出示警。
其实无需他打这一枪,从远端全力奔跑过来的一营1连长,早已经发现了正向那座农家宅院侧翼迂回的日本兵,并下令首先就对准他们发起了冲锋。
1连长是在撤退途中被自己的部下追上来报信的。他万万没有料到,二营长当时留下实施的例行搜索,竟然真的在那座农家宅院中发现了敌情。
久经战阵的1连长,立即命令三排副排长带领半个班的人(包括两名轻重伤员)继续向西坪村方向撤返,同时派出一个战士全速先行跑回西坪村报信——现在他非常后悔放走黑石崖山寨的马车了。
随即,1连长与三排长指挥两个完整的步兵班,调头朝着刚才路经的那座农家宅院方向开始了急行军。
彼时1连长还不知道日军又有一卡车的援兵开到,但凭着越来越清晰的枪声,足以判断那里的战斗相当激烈。
终于,视野中可以看清楚据守在那座农家宅院里的自己人了,包括正迂回过去的一小股日军。
“给我冲!”
1连长奋力挥舞着手中的小马枪,朝身后的战士下达了命令。转眼之间,原本呈一路纵向奔跑的两个班的精兵,一下子转化成了横向的散兵线,呐喊着发起了冲锋。临出发前由一营长王双龙亲自调配过来的那挺捷克式轻机关枪,也清脆地打响了。
俯视全局的二营长魏鑫,鸟瞰到这一侧的战场形势瞬间发生了变化——实施迂回奔跑的日军分队,在突然遭到迎头出现的攻击后,起初转为了就地卧倒,试图守住阵脚,一挺九六式轻机枪也在分队长的亲自指挥下开始伏地架设。
魏鑫当然了解机关枪在平原地带阻击冲锋者的巨大杀伤力,急忙操枪瞄准那个鬼子机枪手,转眼之间一口气连发三弹——此时他与对方的距离只在两百米以内,这三枪打完,再从望远镜里看去,鬼子的机枪手已经中弹,连带着身边的副射手似乎也未幸免。那个日军分队长眼见不妙,正在招呼部下起身后撤。
冲锋中的1连长的队伍得势不饶人,机枪和步枪子弹飞蝗般地追杀着目标。遭到猛烈冲击的那个分队的日本兵,仓促惊惶间丢下了四五具尸体,终于逃得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