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定的机缘,重读了一本小说。时隔20年,发现自我改革发展的进程过于缓慢了。
曾经心里想着狂野、冷峻、放荡不羁,嘴上却说着细水长流。如今嘴上念叨华丽的随心所欲,内心唯恋孤寂的篱院悠然。
唯一不变的,我依然最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
我发现厉害的作者都是及负想象力的,且及会打比方,笔头上的冷酷,心尖上的浪漫。
先说让我爱的不得了的一种容貌描写吧。“就外表而言,保守的讲,她是个印象淡薄的人。若后退几步,简直可以同背后的墙壁合二为一。”
接着是镜子的启示。该物件儿在历史舞台平庸却多元。脑海里冲刺的最快的是那句“对镜帖花黄”,所以能例举的也就:护肤时它照脸,试鞋时照脚,买饰品时照某半截……由此可见人生迫切需要一面能把自己照完整的镜子?那样才能清晰的看见,你整个的人魔鬼样。
最后说自己那不足一提的浅薄长进。年幼旁观别人故事时,看不见那些没有加粗、打下划线或加引号的经验,也听不出闲言碎语、家长里短背后的启示,多吃了20年的饭菜后,时间和体验多少使上点儿劲儿。才明白日子,善于也好不善于也好,巧也好笨也好,这些都不太重要。小心翼翼,这才是最重要的。沉心静气,小心翼翼地侧耳倾听各种动静,在失去的单行道和拥有的双行道上,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