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封赏
“怎么样?”
顾倾夏侧躺在软榻之上,一口又一口的啃着枣子,询问奈安的意见。
“厉害,很妙的计策。”
奈安毫不掩饰自己的惊叹,如实夸赞道。
顾倾夏也不谦虚,直接应下了这波赞美,仰着头来了句“那当然”。
算起时间,距离萧尘煜问她要方案已经过去了好几日,是时候可以交给他了。
顾倾夏找来了胭脂铺子的伙计,吩咐他将信件送去了战王府。
彼时,萧尘煜正在听影的来报,是关于前几日他让影去调查的,有关于京城之中乞丐忽然变少的怪异现象。
战王府的书房内,影站在萧尘煜的对面,道:“王爷,您的猜想确实没错,城中乞丐的数量确实有不对。这件事情也是从您去南中的那几个月里开始发生的,每月这京城之中乞丐的人数都在急剧减少。所以上次我们在内外城交界口才没有发现什么乞丐。”
那么,这些乞丐都去哪里了呢?是什么事情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萧尘煜感觉,这里面绝对不简单。在他不在京城的那四个月里,有人在背着他想搞大动作……
“去查,把那些乞丐的行踪查出来,本王要知道原因。”
“是。”
收了命令,影又去忙碌了。
“噔噔噔”,门外传来敲门响,是一名小厮来报:“王爷,府邸门口有一伙计来访,说是奉‘白莲居士’之命,前来送个东西。”
看来,是干旱治理的方案出来了,比预想中的要快,萧尘煜对于“白莲居士”能呈上来什么妙计有些许好奇。
“带他进来。”
“是。”
过了没一会儿,书房的门被打开了,是上次在胭脂铺子里见到过的一名伙计走了进来,站定在萧尘煜的面前行跪礼:“见过战王。”
“起来吧。”
伙计从袖口中拿出来了一封信,双手捧着越过头顶,恭敬地向萧尘煜递过去。
一旁的萧全走上前去拿过信封,交给了萧尘煜。
将信件打开,萧尘煜仔细阅读起来,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在看到信上的内容后有了明显的变化。
越看,这面上的表情越是明显。
这上面的计策,让萧尘煜颇为惊艳。
他的这副表情,和奈安看到的时候的赞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奈安面上的表情会更加明显一些。
尽管如此,熟知萧尘煜的萧全在看到这幅场面的时候就知道了,看来这个“白莲居士”当真是有点真才实学,王爷对他的计策很是满意。
而且能够让王爷露出表情的人,还真不多。战王妃倒是算一个,只不过通常遇到战王妃之后,王爷脸上的表情都不太好。
原本萧尘煜看得还很随意,但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认真,等把这几张纸都看完之后,萧尘煜还在回味信里的内容。
不少方法,是很少有人会想到的,从一个又一个新奇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让“白莲居士”的这些计策整个就显得十分不一样。
萧尘煜原本还抱有些试探这“白莲居士”的心,在看完这一封信之后,确信地觉得他这个选择没有错。
这位“白莲居士”,确实是值得合作之人。
翌日,萧尘煜前往了宫中,把那封信给了萧书楚看。萧书楚看过后,也是大为震撼。
“这封信,真是那位‘白莲居士’所写?”
萧书楚从信件之中抬起头,微微睁大的双眼足以表明他此刻的心情。
萧尘煜点点头。
萧书楚看着手里的这封信,“啧啧”称奇:“这‘白莲居士’,确实是不容小觑啊。果然,高手在民间。有了这些法子,想来南中那边日后很少再回出现今年这种大规模的、危害极大的干旱灾难了。”
萧书楚也是回味了半天信件上的计策,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继续问道:“你先前说他拒绝了入仕?”
“是。许久之前,臣弟就想着拜会这位,所以去了他的宅院。只是都扑了个空,没有遇上,后来便收到了这位居士的一封信件,大意便是说过惯了逍遥自在的生活,不打算入仕途。”
萧尘煜低眸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睫毛在他的眼下落下一片阴影。
萧书楚倒是能够理解,这高人有时候确实是有些旁人意会不了的想法。他坐上这个皇位这么久以来,遇到过不少向“白莲居士”这般,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原因,并不想出山入仕,害怕引得一身腥。
这些,萧书楚表示也能理解:“那他此番又为何给你写了这些计策?”
对于这一点,他还是很好奇的。
也没有瞒着他的必要,于是萧尘煜实话实说:“臣弟与‘他’达成了合作关系,各取所需。他的铺子需要臣弟的权力去压制那些阴暗之中虎视眈眈之人。”
很多事情,不需要萧尘煜明说,萧书楚都能很快反应过来:“原来如此……”
萧书楚摸索着下颚,想到了什么:“既然如此,那朕让‘他’进宫来接受封赏如何?”
他是想着,既然比起入仕,这位居士更愿意从商,那他也不会多强求些什么。不过有了他的封赏,再加上背后有萧尘煜的帮忙,日后‘他’的身份更是水涨船高,他的铺子也更没有人敢去招惹。
但是这么一来,‘他’就算是接受了帮助,日后要是他们再有事情去找‘他’帮忙,‘他’也不好直接拒绝了。
毕竟能写出这些干旱治理计策之人,可见是有些学问的人,萧书楚对于能人很是爱惜,当然希望能卖个人情给‘他’。
萧尘煜也瞬间就明白了萧书楚的想法,点点头,表示可行:“就按照陛下的意思。”
于是,当日午后,“白莲居士”的宅院就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之人。
开门的是奈安,顾倾夏当时还正躺在房间里歇息,听闻宫中来人之后,先是有些讶异,但是很快就搞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出去之后看到的,还是“老熟人”常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