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魏宫莲

第161章 【026】鲁班和医圣

魏宫莲 红豆八宝饭 3882 2024-11-12 19:02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前后,鲁班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

  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法家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

  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

  《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制做了铲。他还改进了锁等。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建筑大师,发明家和木匠。

  至于桌椅箱笼等家具,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有宫室亭台和伞,木匠完全可以根据主家需要打造。

  高矮随意。蜀道之难,三国丞相诸葛亮都能根据蜀地运粮的特殊要求,让木匠做出木牛流马来。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

  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公元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运输粮食。

  不过,真实的样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据史书所载,可以肯定的是,木牛流马,三国蜀汉的木匠造了出来。

  以前闻所未闻,但诸葛亮说得出来,他们就造得出来。桌椅之类的话,就不在此讨论了。太师冯熙在北魏的官阶,差了三国蜀汉时期的诸葛亮,也不会远。

  “桌”字首见于五代时期史书,八仙桌完善于明朝,和现在的,没有区别。而北魏太师府出现方桌和椅等后世民间常见家具,是可能的。

  这还是冯太师自洛阳回来,一家人头一次聚在一起吃饭,喝腊八粥。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看一眼,不出意外的,方桌上就有冯太师自洛阳带回来的土仪吃食。

  饭后,冯太师照例点了在魏宫的三个儿子,随他进小书房。

  回来,还没顾得上教子。魏天子拓跋宏显然对一江之隔的南朝有了兴致,这两天都召冯太师进魏宫。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随母亲博陵公主进了公主的院子,坐了下来,案上却是长安土仪。

  也是吃食。

  博陵公主曾进献给西宫娘娘的。然后,就听得她的公主母亲说,“原是乐陵郡君常氏求了我几回,却不想得了西宫娘娘的好。昨日太师还在问我了。”

  冯清偏爱的却是风干的栗子,正剥壳了。就听得她母亲说了句,“府上大少爷要说亲了,亲上亲。”“是他长安母舅家?”冯清才回家,魏宫里,却是闭塞。

  也不好问的。还是上回休沐回府里,听丫鬟石榴提了一句。

  然后听得她的公主母亲笑回:“怎么可能了。太师府上的亲上亲,除了我们拓跋家,慕容氏也算吧,就是乐浪王氏。”

  “燕地的乐浪王氏?”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多少吃了一惊。

  平日里,并不见府上的乐浪王氏和乐陵郡君常氏走动。

  “亲上亲,便是如此。”博陵公主笑着告诉自己的女儿。当日乐陵郡君常氏主动示好,话里话外总是大少爷冯始兴的亲事,劳公主费心了。

  又总在她跟前献殷勤。博陵公主便猜到了几分。

  “我又不肯让你二哥去他燕地的乐浪王氏,索要女儿做妻子。”

  停了停,又说,“到底是府上大少爷。太师将阖府交给我打理,常氏殷勤得不像话,领着你们姐妹不说,还要来我跟前立规矩。亲上亲,原是如此,也好叫西宫娘娘瞧瞧我的贤惠。”

  听到这里,冯清看着案上的长安土仪,才恍然悟出几分。

  可她想了想,还是不明白,“乐浪王氏,答应呢?”

  若是长安的母舅家,只因乐陵郡君常氏的缘故,府上大少爷上门便能成的。只要上一门亲事还在,就没有不成的。

  故而,府上大少爷冯始兴去了他长安母舅家,是定能索要到他母舅家的女儿做妻子。

  换了燕地的乐浪王氏,往日里也不见府上两位夫人走动。

  “太师回来,立了功的。”博陵公主告诉自己的女儿,“这次也是要给府上大少爷请功。”

  停了停,又说,“昨日还在问我,问我什么时候进宫了。”

  迎着自己女儿看过来的目光,博陵公主接着说,“这结亲实是要这么看的。再则,太师要请封你二哥冯宝业做世子,你且替我看看。”

  冯清应了一声。

  上书请封。魏宫女学的先生授课是有提到的,且因用得多,讲得也细致。冯清原本也不甚在意的。

  却不想那一日,先生破例拿了彭城公主写的出来,让冯清好好看看。

  临走,先生收了回去,又说,“你今天回去后,将昨日的功课,再写一遍。就照着默写一遍都成。”

  先生走后,冯清始终不曾抬头,眼角余光却瞥见彭城公主还坐了一会儿,依稀面有得色。

  她恍然,就明白了。彭城公主为何看她总不顺眼。

  可她要痛快了,冯清自己又不痛快。

  说起来,也正是攀比的年纪,心里高傲着了。也忍了她三个月了。

  冯清听她母亲说过,彭城公主因为对这门亲事不满意,曾找了其父献文皇帝说了。

  胆子也是这些公主里出了名的。只是,那时南朝的宋已经出了状况。

  北逃官员增加,带来南朝各式消息。献文皇帝到底不曾改口。

  “其实,那时,这门亲事就已经敲定。”她母亲博陵公主分说,这门亲事是献文皇帝定下的。

  “便也只可能由他来作罢。家事遇上国事,虽然是委屈了这孩子,原本也是无可奈何事。”

  不论是现在的魏天子拓跋宏,还是西宫娘娘冯氏,或者宗亲长辈,都是不可能在这等事情上驳了一个天子的决定。

  “宗亲里现在都在说。”说平阳公主了。

  丹阳王确实不中意这个儿子。博陵公主想了想,改了口,“献文皇帝虽然没有改口,却也说了,要多留彭城公主几年。”

  因为守孝,又在宫里过了一年。

  “委屈我儿了。”博陵公主看跟前的宫女替女儿剥风干栗子,显然已经从她丫鬟彩云那里听了个全部。

  魏宫里的公主娇生惯养,她曾经也是,也是知道的。前面乐安公主撵了南阳郡公家的郑家小姐出来。

  归家也有大半个月了,宗亲里也有人说。说魏宫的公主,娇生惯养。

  这回轮到她的女儿。

  也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女儿。过了两日,这才来跟冯清说,“我的儿,彭城公主已经是定了亲的,她现在正不痛快了。回来也好。”

  停了停,又向自己女儿透漏一个消息,“乐安公主,正是跟你大哥思政定了亲的。”

  魏宫规矩,公主和驸马的亲事没有对外宣布之前,纵然是宗亲也是不便说的。但是博陵公主爱女心切,一时也顾不得这些。

  “西宫娘娘问了我的。乐安那孩子对你大哥也满意,你陪着她读书,她自然待你比别人亲近几分。”

  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可要想开些,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别钻了牛角尖。”南阳郡公家的郑家小姐气性大,回来就病了。

  这天气,差一点就成了伤寒。宫里都派了太医去看她。

  伤寒病就是现在的伤风感冒一样,是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致死率高,发病急猛,最先由家畜传染到人,患者高烧气喘,身上浮现血块淤肿,不过两三日就死去。

  东汉末期三十年,有历史记载的瘟疫就有十二次,平均每两三年就爆发一次。其中以最后一次,被称作“伤寒病”的瘟疫最为严重。

  根据《晋书》和《三国志》记载,伤寒在建安九年到二十四年(公元204-219年)这十几年间肆虐中原,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是重灾区。根据后世史学家统计,约有2000万人在这次瘟疫中死去。

  伤寒的传播面广,不少地区往往都是一村人全部染病死去。曹植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说的就是如此景象。

  长沙太守张仲景,也是瘟疫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家族原有两百多人,在十年内被伤寒夺取了近一半的生命。

  有感于瘟疫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张仲景辞官隐居,潜心研究古籍,寻找治疗伤寒的药方,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据说,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一些原是民间大夫看病偏方也被他记下,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

  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原书失散后,经晋太医令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分为针对伤寒的《伤寒论》和论述内科杂病的《金匮要略》。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宋代都得到了校订和发行,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订本。

  《伤寒论》记载了医治伤寒的119条药方,其中,如葛根黄连汤、小柴胡汤等至今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后人称赞《伤寒论》“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张仲景更被尊为“医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