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魏宫莲

第133章 【002】子贵母死

魏宫莲 红豆八宝饭 4332 2024-11-12 19:02

  北魏史书记载,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拓跋宏生于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是魏天子拓跋弘的长子。

  母亲李夫人,中山大族李惠之女。魏天子长子拓跋宏降生之后,太后冯氏归政,并亲自抚养皇长子宏。

  遂也有传闻,拓跋宏实是冯太后娘家内侄女,冯太后中兄冯熙之次女,献文帝的夫人冯氏所出。而夫人本姓李,却非中山李惠的女儿。

  三年后,皇长子拓跋宏才满了三岁。按照祖制,册立皇后,或者说皇太子,刻不容缓。

  “娘娘,请自行了断吧。”魏宫的女吏催促道,“赐下默药,允许你归家自裁,已经是太后娘娘的仁慈。”

  在她面前的案上,摆着一大碗黑漆漆的药。

  用毒药致死人命,是谋害人或惩罚人的重要手段。而中国古代常用的毒杀方式是鸩毒,常用于赐死情况。

  这种刑法常用与达官贵人或身份尊贵之人。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羽毛有剧毒。鸩酒,也就是这里的默药,赐死。

  身着魏宫贵人服侍的夫人冯氏只是沉默,目光越过触手可及、象征着死亡的默药,看向前来传达太后冯氏旨意的中宫女吏。

  按照大魏朝的例制,一旦皇子被册立为皇太子,他的亲生母亲就要被赐死。

  魏天子对此也无法表态。但是他们知道,重新提出这个“故事”的道武皇帝是认真且严肃的。是他重建魏国。魏宫有的规定,源远流长,更像是源自神话传说。

  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譬如,神元皇后纥豆陵氏,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之女。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后,追尊拓跋力微为神元皇帝,纥豆陵氏为神元皇后,并和拓跋力微配飨。而据说,拓跋力微就杀了自己的神元皇后纥豆陵氏。

  没鹿回部,据说是源自黄帝的部落,部落起源的神话故事。这在北魏历史上属于“故事”,也就是定制。

  重建魏国的道武帝提了出来,几任北魏皇帝面对这个问题,都是无奈之下按祖制办的。

  现在,魏宫有士大夫注意到这个定制,说不好。廷议时也提到了。以前拓跋氏也没有特别去想。

  轮到夫人冯氏的时候,子贵母死制度,成为北魏立储之际的惯例。

  半晌,在居前的女吏再次出声催促她自裁的时候,静默良久的夫人冯氏开口了。

  只听她缓缓道:“人之将死,才发现总还是眷念着生的。就不能容我,好好地想一想吗?”

  女吏点头。又说,“娘娘,旨意已下。我们便是因此而来的。”

  顿了顿,又说,“还请娘娘珍重,不要逼我们,也请娘娘想一想,你即将封赏的兄弟。是你替他们求来的恩典。”

  依前例,一旦册立太子,其母族便可加封进爵。夫人冯氏直觉不对,但她想了三年也没想明白。

  自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出,“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之后,此话就成为了古代君臣之道的核心。

  他教导君主在要求臣子做事时,必须按照臣子的礼仪和规则去做事,而臣子在面对君主时,更得忠心不二,尽职尽力。

  汉朝时,董仲舒在孔子原话的基础上,又提出“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的观念,它进一步强化了君臣关系。

  也就是说,君要臣死,父要子死,不得不死。但做父亲的,谁无缘无故,把儿子给杀死了。赐死制度起源于商周,在秦汉时期达到巅峰。

  一般来说,赐死是我国古代专制社会特有的政策,只会用于特权阶级,就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士。

  虽是处罚,也是恩典。但赐死,皆是有罪,是当时认定的死罪。罪无可赦,换了更为体面的死亡方式而已。

  其罪名可能不公开。不颁圣旨,也不张贴出去。臣子在收到赐死指令时,也是知道的,才会自尽了断。

  朝廷廷议便是以此提了出来,说这种情况,子贵,是不能作为赐死他母亲的理由。

  从来就没有过的。这不是错,不能量刑。夫人冯氏也听说了,便也在想了。

  自秦汉时期起,儒学世家的女儿便多有作品问世,就像班家的班昭,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彪之女。

  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写《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就谢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

  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gū)”。而这里的冯家也是五朝外戚,诗书传家。

  子贵母死。闻所未闻,去母留子却不因其有罪,夫人冯氏本能地觉得,她是不应该死的。

  那么,就是重建魏国的皇帝,拓跋珪,错了。史载,公元383年,淝水之战,此战双方分别是,地处北方的前秦与身在南方的东晋。

  此战前秦败,国中大乱,原先被前秦统一的各部族政权纷纷复国,北方重陷分裂。

  后秦、后燕、后凉三个主要政权在前秦政权瓦解后出现在北方。

  同时,大大小小的部族政权,收集旧部而重立。原本并不起眼的鲜卑人拓跋部,也趁势而起,重建代国。

  国主拓跋珪对外击败贺兰部、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诸部,并与后燕、后秦争霸于中原,于参合陂之战大败后燕慕容宝,又在柴壁之战击溃后秦姚兴,为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定坚实的基础。

  拓跋珪登国初年,独孤部刘氏被选入后宫,起初立为夫人。

  刘氏于登国七年(公元392年)生拓跋珪长子拓跋嗣。

  魏皇始元年(公元396年)八月至皇始三年正月,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魏主拓跋珪率大军南下,攻占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州),于参合陂之战大败后燕。

  拓跋珪攻取后燕后,将燕帝慕容宝的女儿带入宫中,即慕容氏。

  公元398年,拓跋珪定国号魏,史称北魏。七月,拓跋珪迁都平城,营建宫殿、宗庙、社稷。同年十二月,改元天兴,称帝。

  天兴三年(公元400年),北魏朝臣提议立后,拓跋珪犹豫不决,最后决定“铸起金人者得后位”。于是,慕容氏封后。

  成为魏宫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后。所谓“铸金人问天”,是三国两晋以来少数民族中流行的一种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

  关于它的来源,已经无从查考。

  《晋书》曾记载,武悼天王冉闵曾派常炜出使燕国,燕王慕容儁问他:“听说冉闵铸金人为己像,坏而不成,何得言有天命?”

  话说,东晋时期,冉魏政权的创造者冉闵称帝时,就曾铸金人为己像,但最终失败。

  前燕皇帝慕容儁得知此事后,认为冉闵不是当皇帝的命,所以起兵,灭掉了冉魏。

  也就是说,在东晋时期,“铸像问天”的方式已经在这里流传,并不是北魏创立的。

  铸像的最早记载,源自佛教,传说优填王曾为佛陀立圣像。史载,中国西汉霍去病出陇西讨伐匈奴时,曾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盛行于石氏后赵,为拓跋部继承,在北魏建国初期作为立皇后的一项制度固定下来。

  金,这时候的“金”,其实是黄铜。大致流程是:

  册封之前,先由工匠们将铸造工艺中所用到的工具准备齐全,等到册封时,受封者在工匠们的协助下亲手将铜液灌注到模具中。

  整个过程听起来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紧张,就容易铸造失败。

  另外,铸金人也考验运气和工匠们的手艺。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环节中,出了差错,也会导致失败。

  《史记索隐》载,“韦昭云:‘作金人以为祭天主。’崔浩云:‘胡祭,以金人为主’”等等。所以,这时期的北魏也流行“以金铸己像,问天测凶吉”。

  天兴四年(公元401年),刚刚立后的拓跋珪又想起了他的霸业,向他中原另一个重要对手前秦皇帝姚兴提出联姻,并命使臣奔赴长安求亲。

  姚兴要求立他的女儿西平公主姚氏为皇后。

  而拓跋珪刚立后燕慕容宝的女儿慕容氏为皇后,不可能改变这个重要册封。因而,姚兴觉得很气愤,直接扣押求亲使者。

  北魏拓跋珪也生气了,遂兴兵。

  北魏虽在接下来的柴壁之战击溃后秦,令后秦无力再争夺北方霸业,却因北方的蠕蠕国(柔然)而突然停战。而北魏,还是与后秦联姻。

  北魏天兴六年(公元403年),拓跋珪长子拓跋嗣拜为相国、车骑大将军,封为齐王。

  同年,后凉国主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被迫降于后秦国主姚兴,后凉灭亡。

  天赐六年(公元409年),拓跋珪于政变中遇弑身亡。时年三十九岁,葬云中金陵。是为烈祖宣武帝,后,改谥太祖道武帝。

  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诛杀皇次子拓跋绍一伙十余人,连同拓跋绍之母贺夫人一同处死。

  重建魏国的拓跋珪,是献明帝拓跋寔的遗腹子,生母献明皇后贺兰氏。而贺兰氏出自古东胡分支匈奴族贺兰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汉、唐之际生活在中国北方贺兰山地区。

  献明皇后贺兰氏,即出身于北方贺兰山地区贺兰部的女子。前秦皇帝苻坚生母贺氏,也是出身贺兰部族。

  若非前秦皇帝苻坚征服拓跋部族的缘故,没了父亲的拓跋珪,也是不可能成为部族有号召力的首领。

  等到拓跋珪重整拓跋部,也迎娶贺兰部族的女子,也就是拓跋绍之母贺夫人。

  史籍《元和姓纂》贺兰氏,条下云:“代居元朔,随魏南迁河洛。魏以忠贞为贺兰,因命以氏。”

  贺兰部,后来成南北朝时期以拓跋部为核心的北魏王朝中拓拔氏皇族以下八大王公贵族之一,世代为拓跋部的姻亲。

  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胡人的三字姓、四字姓全部要汉化,改为单字姓,如贺兰氏要改姓贺。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实行大举汉化的措施。其中,改汉族姓氏,为其一,皇姓拓跋氏改为元姓,而鲜卑的八大王公贵族也纷纷改姓。

  鲜卑拓拔氏,皇族以下八大王公贵族,汉化改名。即:

  丘穆陵氏改姓穆氏,独孤氏改姓刘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兰氏改姓贺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氏改姓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

  姓氏改变是个过程,可能早于孝文帝的政令。到隋文帝时期,鲜卑族拓拔氏嫡系主流,最终仍定为汉姓元氏。而庶支拓拔氏,则汉化姓氏繁多。

  诸如长孙氏、李氏、王氏、郑氏、金氏、赵氏等等,不一而足,皆世代相传。

  【请注意:本文如无零星史料佐证的话,那就全文都是杜撰的。属于演绎推断文,请勿深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