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魏宫莲

第171章 【036】吐谷浑牦牛

魏宫莲 红豆八宝饭 3686 2024-11-12 19:02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闻言便也笑,笑着回了句:“我可是去牵牦牛的。说是也是一式黑牦牛,还有牛犊子,去得迟了,可就没得挑了。”

  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夏四月,吐谷浑国派使者献上牦牛五十头。

  自北魏延兴三年(公元473年)起,吐谷浑每年都来北魏朝贡。

  缘起,皇兴四年(公元470年)二月,献文帝拓跋弘任命长孙观为征西大将军、假司空督河西七镇诸军事,派他率军攻打吐谷浑政权。

  四月十五日,长孙观与吐谷浑君主慕容拾寅在曼头山交战,慕容拾寅战败逃走,长孙观焚烧慕容拾寅所居住的城池后返回。

  不久,慕容拾寅派遣其别驾康盘龙到北魏进贡,献文帝拓跋弘将其囚禁监牢。

  皇兴五年(公元471年),献文帝传位于其子拓跋宏,是为孝文帝。孝文帝继位后,任命长孙观为殿中尚书、侍中。

  延兴三年(公元473年),慕容拾寅派兵侵犯北魏的浇河郡。

  同年四月初二日,孝文帝任命长孙观为大都督,派他率军前往讨伐,长孙观击败并收降吐谷浑军。

  八月,长孙观进入吐谷浑境内,强行收割秋季成熟的庄稼。慕容拾寅窘困着急,请求投降,派他的儿子慕容斤前往北魏充当人质。从此,吐谷浑每年都向北魏进贡。

  十月,北魏武都的氐族部落谋反,攻打仇池。孝文帝下诏命长孙观回师讨伐叛军。

  长孙观是司空、侍中长孙道生的孙子,少卿长孙抗之子,年轻时以强壮勇敢闻名,后来继承祖父长孙道生上党王的爵位。

  到了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夏四月二十九日,吐谷浑国便依言,又派使者献上牦牛五十头。

  魏宫一合计,还没有明驼稀罕了,拿去农耕还嫌弃它毛深怕热。夏四五月间,来了京师平城,说是不好伺候。

  之前就下诏,不让各州郡送了。也就是,魏宫没地方放养,明驼都丢皇家庄子里农耕种地。

  说是可以每天运蔬菜果子进宫,比牛车好使,这牦牛拉车还不如牛犊。唐代的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大量畜养牛、驴、骡和羊等。牛不仅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交通运输一样重要。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其中“三”并不是只有三种颜色,而是表示“多”的意思。唐三彩是以黄、绿、蓝、褐等颜色为主要釉色焙烧而成的陶制品。

  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助溶剂铅釉的流动,使各色呈现出浓淡层次、交流融合,形成错综复杂、绚丽多彩的色釉。

  唐三彩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目前全国各地均有唐三彩出土,但以西安和洛阳两地出土最多。西安地区唐三彩多发现于唐代贵族的墓葬中,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唐会要》载:“比者,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动,破产倾资。风俗流行,下兼士庶。若无禁制,奢侈日增。望请王公以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并陈于墓所。不得衢路舁行。”可见唐三彩厚葬之风的盛行程度。

  这套牛车施翠绿色釉,釉色晶莹。车厢为长方形,前有帘,顶为半圆形篷盖。牛肥壮,足短而粗,双角直立,神态自然生动。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人除乘马车外,亦习用牛车,如唐李寿墓、阿史那忠墓、李震墓壁画中都有牛车图,文献中亦不乏朝官、妇女使用犊车的记载。

  马车走得快,牛车走得慢,坐车里就舒服些。享乐的南北朝,今朝有酒今朝醉。

  还有骆驼拉车,和羊车。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组西安东郊郭家滩等唐代墓葬出土的的十二生肖俑。

  十二件生肖俑均为兽首人身,着敞领宽袖袍服,表面涂红彩,拱手站立,显得文质彬彬。

  十二生肖的面部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俑的头部虽然保留动物的形象,但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比如牛俑,头高高昂起,双眼圆睁,尖耳竖起,非常憨态可掬。

  十二生肖是古代占星象用的十二种动物,用来记星象、记日和记年;同时还用来表示人的生肖。

  据考古发现,北魏时已经有了十二生肖俑随葬的风俗。一般从鼠开始,以猪为终,按顺时针方向,每个方向各三个,放置在墓室的四角,起到镇墓的作用。

  所以,北魏时期的人的小名,也已经有了十二生肖。仇池国杨文弘,小名杨鼠。

  想来,也会有人叫胡牛吧。最后,和牛有关的诗歌一首: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也就是俗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民间俗语,比写下来的诗词歌赋早多了。写成对联贴门口,还有举人拿去考科举。

  自古以来,在与牛的接触中,我们的祖先不断加深了对牛文化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理念。

  我国是世界上驯服并饲养牛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于牛的钟爱从古延续至今。

  牦牛,也是牛的一种。就是,农历夏四五月间来了山西,看着都热。

  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八月,魏宫分别派使者考察各地地方官,了解民间疾苦。十一日,下令罢收各州进贡禽兽。

  但国和国之间,还是送的,有的是番邦朝贡。也是要回的。

  于是,这一回的牦牛,宗亲人家便一户一头,在他们自家牧场里好生伺候着。博陵公主和安乐公主都在册。

  “我是邀了六妹一起。说是五户一牛犊。”安乐公主也笑,“那牛犊里还有浑身雪白的,思来想去的,也才四户人家。刚巧你二嫂陪着中山公主来了。”

  冯清微怔着,听安乐公主接着说,“中山公主同意了。那小白牦牛牛犊,就给你了。”

  丫鬟彩云听自家小姐道了谢,想的却是三少爷冯宝业和三少夫人穆氏。

  三少夫人穆氏真的回了娘家。她想,说是不回府了。

  她听三少爷冯宝业院子里的丫鬟说的,说是三少夫人是叫她娘家兄弟来府里接的。

  走之前,也去见了太师冯熙和博陵公主。

  说是三少夫人穆氏的父亲长乐王穆亮,已经向魏天子求离婚,天子不许,遂请免官。也是三少爷不争气,博陵公主暗自在家垂泪。

  都出来得少了。

  又听到自家小姐,问起彭城公主的近况。

  “她哪里有不好的。只是不喜欢在府里待着罢了。刚刚才从我这里走的。”安乐公主笑回,“就是听她提了句,宋人四月是来聘问的。”

  又说,“宗亲里正相看了,没得宋人送了礼来,不回他礼的。可又叫齐给耽误了。”

  “说是,齐人讨要了。”冯清也听她父冯太师在家里廷议问了。

  给,还是不给呢。

  说是宋人使臣殷灵诞,只说齐帝萧道成是矫诏,是谋朝篡位。

  南宋《资治通鉴》载,投降北魏并受到征用的刘宋宗室刘昶率军南侵南齐时,宋使殷灵诞请求担任刘昶的司马,刘昶没有答应。

  “是呀,太师可有的头疼了。”乐安公主又笑。

  祭祀,从来是宗亲管着的。使臣这里,南朝宋人,原是丹阳王刘昶分管着的。

  他们来了,自宋明帝刘彧遣使来魏接丹阳王刘昶回宋。来了魏,总是要一见的。

  便也分管着了。这一回,原也是他在管,但宋人聘问。

  原本也答应了送公主来。天子拓跋宏遂邀请宋使臣观四月祭祀礼,便是太师冯熙接待了一回。

  原还有宋人聘问等婚嫁事宜。却不想,南齐代宋。

  要宋的使臣先回国。连着恭贺魏天子拓跋宏太和元年亲政的礼一起。

  说是,他们自有安排。南朝宋升明年间(公元477年~479年),宋帝刘准派遣使者殷灵诞、苟昭先,出使北魏。

  而公元477年,正是北魏太和元年,魏天子拓跋宏亲政元年。据魏书记载:

  “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夏四月初一日,刘准派来使者朝贡。二十日,蠕蠕国派来使者朝贡。二十五日,高祖孝文帝来到嶂山。”

  中国古代王朝对于各国朝贡交往极为看重,往往给予前来朝贡的国家使节封侯以赏赐和礼品,招待使节食宿,这就需要设置一个专门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鸿胪寺。

  鸿胪”一词,解读为“鸿,声也;胪,传也,所以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就是说,“鸿胪”代表着传达信息,指代的便是对外交往。

  秦朝时期,设置典客负责对外交往事宜,汉武帝改为大鸿胪和大行令,也是位列九卿,掌管“九宾之事”。但此时的大鸿胪还没有鸿胪寺。

  据说,东汉白马寺是鸿胪寺名字缘起,此后,这种负责外交事宜的国家机构,称“寺”。直到隋朝,鸿胪寺制度才正式建立起来。

  鸿胪寺曾被隋文帝并入太常寺,在炀帝时期又拎出来单独设置,还设置了接待外国使节的四方馆给鸿胪寺管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