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回到1978当资本霸主

第45章 缝纫机

  晚上。

  李建国洗了个温水澡后,来到桌边忙碌起来。

  尽管现在解决了场地和居住问题,可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慢慢计划。

  在他的安排里先要解决场地,其次才是弄到制作服装机械,制作材料,以及招人开工。

  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不能先招聘人去处理,而是李建国怕一波三折,浪费宝贵的时间。

  要知道谈合作这种大事,交给思想还没完全转换过的人,是很容易失败的。

  梁月月这边照顾女儿睡下后,也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静静地陪李建国在明亮而又安静的房间里待着。

  平静的一夜,不知不觉过去了。

  ......

  第二天,七点。

  洗漱完的一行人离开了酒店,去往熟悉的那一家包子铺。

  在这路上,李建国短暂地离开了一小会儿,回来时手里拿着两张本地的宝安日报的报纸。

  报纸上首版是一串醒目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信息。”

  对于外交信息、本地新发布政策信息,李建国看得格外认真。

  现在他是在鹏城布局,但以后他可是要走出去的。

  毕竟现在国家的科技力量,经过那十年文化熏陶,可以说是落后人家西方国家五六十年。

  总之,谈论科技,那是一言难尽。

  早饭的半个小时,转眼即逝。

  叮嘱一下后,李建国两人便与梁月月她们分开了,接着在路边打了个车朝“宝安缝纫机制造厂”而去。

  这年头,只要是服装厂,制作服装完全靠脚踩的缝纫机,而不是未来的电动缝纫机。

  来到宝安缝纫机制造厂大铁门附近,李建国还是按照昨天的套路,没用多少心思就被人带进厂内。

  等见到记忆里的熟人王厂长,李建国先是打了一声招呼,自我介绍一下,然后开诚布公地和他交谈起来。

  在鹏城这个地方,十户有八户有自行车的缘故,所以三转一响在这边已经很平常,不怎么属于贵重物品。

  如今贵重的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三类电器。

  从而导致缝纫机已经不再是归属于紧缺商品的范围内,加之缝纫机的票据刚被取消了没多久。

  与李建国交谈的王厂长当听到他想订购四百台缝纫机办厂的时候,表现得十分震惊。

  如此多的缝纫机,价格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几万块钱。

  对于这种大单,王厂长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他认真想了想后,立即答应了李建国,同时以每一台缝纫机以一百二十的价格谈成了合作。

  两人很快签订了协议,李建国也爽快地付了八百块定金。

  李建国他们从制造厂出来的时候,前前后后才花了三十多分钟。

  最终在王厂长的目送下,两人缓缓走出了厂内,乘坐三蹦子离开了。

  又了却一件事情后,李建国坐在车上望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街道,不禁松了一口气。

  心想:“还剩材料和人,我的潮流服装厂就可以开业了!”

  由于铺设好场地,加上器械全部到位大约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不用着急去布厂谈花布长期供养协议。

  而是要先解决人力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想要招工直接去对应区域找相关的委员会,而不是去后世还没有建立的人才市场。

  只要找委员会,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跟他们说一下你想要招工,他们会努力帮你把人力事情办好的。

  毕竟,安排一些无业人员也是他们的任务。

  准确一点说,一个区域关乎于民生和党员的大事小事都是委员会的任务。

  这次去往目的,不是别的地方,是沙头乡的委员会。

  ......

  十一点半。

  李建国和他三舅哥来到位于沙头乡中心地带的委员会。

  经过路上对村民的询问,李建国知道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是一名叫做陈大汉的中年男子。

  他想要招工,必须要跟他谈。

  进入委员会小院里面,李建国叫住了附近一位短发看起来年轻的女同志,脸上浮现出一丝友好的笑容,问道:“同志,我有事找陈大汉同志,请问一下他在哪个地方?”

  那名女同志闻言,停下脚步,先是打量了一番陌生的李建国他们,然后反问道:“你们是谁?找委员长有什么事吗?”

  李建国闻言,张口简单地讲述了一下缘由。

  听闻他们是来招工的,女同志的眼里顿时闪过一丝亮光,平静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你们跟我来,我带你们去见委员长。”

  说完,她当即转身迈起平稳走着,李建国他们则紧跟在她的身后。

  很快,来到了一间干净的小房间。

  女同志先是敲了敲门,打断了委员长陈大汉和副委员长赵健聊天,然后看着他们说道:“委员长,赵副委,有人来招工了。”

  听到这话,陈大汉和赵健的眼中分别闪过一丝诧异,脸上微微有点惊讶。

  紧接着,稍微看了看站在她身后的李建国他们,随即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同志,快进来。”

  随着他们走了进去,那位好心的女同志很自觉地转身离开了。

  等李建国他们落座后,陈大汉看着他们,淡淡一笑,热情地问道:“两位同志,你们是哪个厂里的人?”

  “陈主任,我们是最近新开的私营商户。”

  听到这话,陈大汉他们先是愣怔了一下,然后沉默下来,气氛冷漠了不少,没有刚才的热情。

  李建国见状,心里有点无奈,脸上却依然是一副淡淡的笑容。

  虽然政策打开准许商户私营,但是只要那人没有什么靠山或者重要身份的话,还真没多少国营企业看得起私营商户。

  这就是为什么他总要虚张声势、身份半遮半掩的原因。

  不是他不记得某些退休下来的大佬,相反想要处理那些人情世故可不是短时间的事情。

  出来混都是讲背景的。

  没等他们过多的沉思,李建国再次说道:“陈主任,我们不是简单招几个人,我们需要招五百多个人。”

  听到这话,陈大汉和赵健同时瞪大了眼睛,表情有点懵。

  陈大汉快速眨了眨眼,皱了皱眉头,为了测试自己刚才是不是幻听了,当即对李建国说道:“同志,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清楚!”

  要知道,五百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差不多能媲美一个中小型的厂子了。

  况且,哪个私营商户会招这么多人。

  “我们需要招聘五百多个人做工。”李建国挑重点,郑重而又缓慢地说了一下。

  话音在安静的环境里很是响亮。

  副委赵健皱着眉头,一脸严肃,紧紧地盯着李建国,没好气地说道:“同志,你知道,你在说什么?”

  “当然知道,你们无非是担心我安顿不好那些人而已。”李建国闻言,当即点破他话语中的意思。

  随后,话锋一转,十分坚定地说道:“你们放心,我既然能招这么多人,肯定会好好安排好,并且每月会按时发工资的。”

  虽然家里的一万块,这两天下来被他花了差不多一半,可还有六千多块呢。

  再说了,他可不会忘记这年头还有邮政贷款这回事。

  为了鼓励经济开放,激发经济活力,鹏城里对私人商户提供相应的无息贷款。

  只是没背景的私人申请手续比较麻烦和繁琐,所以这件事只能等厂子大致安排好,才能去办理。

  听完李建国说的话,陈大汉吸了口气,想了想道:“那你说一说,假如给你两百人,你如何处理那些人的工作,以及......”

  李建国闻言,没有急着回答,他先是沉思了片刻,才缓缓对陈大汉说来。

  对于人员工作,以及日常的一些小问题处理方式,他心中早有计划和安排。

  长达十分钟的交流,让陈大汉他们对李建国感到刮目相看。

  他说得很详细,一听便知道是经过慎重思考后的想法。

  其中的一些事情,连他们自己都没有考虑到。

  渐渐地,陈大汉和赵健两人被李建国说服了,随后看了看他递交过来的一些材料后,便答应帮他招工。

  李建国记录下他们的座机电话后,便结束了与他们的谈话。

  带着三舅哥,在他们的陪同下离开了小院。

  此刻,已是中午。

  让人感到暖洋洋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正中心的位置。

  由于委员会距离印刷厂那边不是很远,只有将近四公里的路程。

  李建国他们出了这片区域,便向那边走去。

  ......

  来到印刷厂这边,李建国看了看手表,时间显示“13:24”。

  由于昨天江晨打了招呼,这边的值岗室里的几位,认识了李建国他们。

  所以没有阻拦,很顺利地放他们走了进去。

  李建国他们来到仓库,见这边在搞大扫除,心中感到一阵欣慰。

  然后,他留下三舅哥在这边帮忙,自己则转身向江厂长办公室那边走去。

  厂长办公室。

  江晨的脸上带着一丝笑容,一边用搪瓷杯放点茶叶倒热水,一边背对李建国说道:“李小兄弟,你昨天说的事情,我已经安排人去给你办了。”

  “谢谢,江大哥!我刚才从那边经过,看到了。”李建国笑着感谢道。

  “难怪只有李小兄弟你一人来到我这里。”

  江晨很自然地说了一句,同时把倒好的冒着热气的茶水向他递去。

  接过杯子,李建国“嘻嘻”一笑,喝了口茶水,然后等江晨坐下,便和他聊了起来。

  两人聊的不是其他事情,而是仓库的整理问题,以及新开道路的问题。

  屋里的话题越聊越深,外面的天气越来越暗。

  阴沉沉的乌云遮住阳光和蔚蓝的天空,给人营造出一种凝重又阴沉的氛围感。

  下午两点多的天,却展现得如同傍晚时分一样。

  这让在屋内的两人,不禁停住了交流声。

  江晨望着外面乌云压城的糟糕天气,心情稍稍一沉,下意识说了一句:“要下大雨了。”

  紧接着,对着李建国淡淡地说道:“李小兄弟,看来今天四号仓库的卫生搞不完了。”

  “没事!”李建国很淡然地回应了一下。

  两人结束了聊天后,迅速起身,一同离开了房间。

  说时迟,那时快。

  没等李建国他们走到仓库,倾盆大雨飘然而下。

  哗啦啦——

  一瞬间,造就了一副朦胧的现象。

  雨下得很猛,没一会儿,便聚成了一条小溪流,缓缓向下水道流去。

  李建国在这边一个屋檐下避雨。

  废旧仓库那边仍然在搞卫生,只不过众人手里的动作或多或少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影响到了。

  外面下暴雨,废旧仓库有的地方在下小雨。

  一场雨,让仓库里的危机暴露无遗。

  这让参与搞卫生的三舅哥,当即放下手中的事情,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这个仓库漏水的地方。

  他深刻地记得,妹夫跟他说的仓库“火与水”相关的安全事项。

  好在避雨的地方正好是生产车间,江晨进去后没多久便拿了两件深绿色的雨衣出来。

  他给了一件雨衣给李建国,两人穿好衣物后,便小心翼翼地向仓库那边走去。

  由于雨下得太大,李建国来到仓库的时候,脚上乌黑的新皮鞋沾了不少泥水。

  仓库门口,暴雨淋不到的区域,两人先是抖了抖身上的雨水,接着肩并肩向仓库内走去。

  通过粗略的观察,李建国发现四号这个三百多平方米的大仓库,漏水的地方多达四十几处,其中很多都是上方瓦片没有遮好或者是破损导致的。

  走着走着,不少人看着江晨,还有李建国这位商户纷纷打招呼。

  当走到一半的时候,李建国停下脚步,看到不远处三舅哥拿着铅笔和本子,站在一个漏水点,似乎在记录什么,当即大声喊道:“三哥!”

  梁三森听到熟悉的呼喊声,下意识地转头看去,接着快步走了过去。

  来到自己妹夫身边,他先是对他们打了一声招呼,然后把本子递给了李建国,嘴上说道:“妹夫,这是我记录的仓库漏水的信息。”

  李建国看了看纸上面,用简洁“水”和“墙”字标注漏水点和渗水处的数量,当即笑着对三舅哥赞美一句:“三哥,做得不错!”

  听到这话,三舅哥衷心地笑了笑。

  接着在李建国的邀请下加入了队伍,当起了记录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