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村
经过买车这么一番功夫,现在已是中午时分了。
由于是二手自行车,已经上牌,所以,李建国不需要再一趟,县里的自行车管理处上牌。
推车走了一段路,李建国在一家餐馆面前停下了脚步,然后把自行车锁好在店门口,最后领着家人走了进去。
在餐馆吃饱后,李建国一家才心满意足地从中走出来,紧接着李建国继续推着自行车和媳妇她们来到镇上的供销社,买了瓶茅台、一包上好的酥糖和奶糖,以及一袋鸡蛋。
在前往周部长家的路上的时候,李建国见这条坑坑洼洼的还算宽的土路没什么人,顿时冒起了小心思。
突然,坐在杆上、紧握把手、目视前方的李潇潇,感觉自行车不动了,不禁转了下头,一脸疑惑,看了眼自己的父亲,嘴里说道:“爹爹,你怎么不走了?”
并肩而行的梁月月听到女儿这话,当即心领神会地转身看了一眼自家男人,然后走上前,取下挂在自行车把手上的物品,嘴里温柔地叮嘱道:“小心点,别摔了!”
“好的,媳妇!”感受到自家媳妇的关心,李建国一脸甜蜜地笑了笑说道。
撑好自行车,李建国将女儿从杆上抱了下来,说道:“潇潇,下来陪娘走路,爹练一下自行车!”
“嗯!”李潇潇眨了眨眼睛,犹豫了一下,乖巧地点了点头。
坐上自行车,李建国深吸一口气后,立即用脚蹬了起来。
许是,很久没骑自行车了!
一开始自行车在李建国操控下摇摇晃晃的,那情况,不禁让站在原地紧紧注视的梁月月一脸紧张和担忧,生怕自家男人摔了。
要知道,新手独自骑自行车,大多数人基本上是一路摔过去的,摔在土路上也是很痛的。
然而,自行车在李建国手中左右晃荡下骑了七八米远后,迅速稳定下来。
再之后,又来来回回骑了一会儿,李建国似乎找回了当年多次骑自行车那熟悉的感觉了。
看着李建国那逐渐稳定的姿态,梁月月脸上紧张的神情也不由得渐渐放松了下来,并且嘴角不禁微微上扬,笑道:“不愧是我男人,什么事也难不倒他!”
并且心里之前的担忧,也一扫而空。
熟悉后,李建国骑着自行车稳稳地停在媳妇面前。
刚刚李建国那飞一般的速度,被李潇潇看在眼里,顿时让她一脸兴奋的说道:“爹爹,我要坐车。”
起初,她有点不理解,自己的爹爹买了自行车为什么不会骑,现在似乎有点理解了。
一定是地方太小,施展不开。
“好!”李建国闻言,哈哈笑了笑。
看到他那一脸自信的样子,梁月月跟着笑了笑,下一秒抱起女儿递给了他,尽管她心里有点放心,嘴里却还是忍不住对李建国叮嘱道:“小心点,骑!”
李建国表情依旧笑着:“放心!”
虽然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可由于载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加上土路上那毫无规律的坑洞,李建国也不敢骑得太快。
直到骑了几个来回逐渐适应了一下,才敢慢慢适应。
再之后,李建国要自己媳妇把买的东西给他挂在车握把上,然后让她也坐上了。
李建国感觉到斜坐后方的媳妇,她那双手只是放在自己腰间后,当即开口叮嘱一声:“媳妇,不要抓那里,要双手抱紧我的腰!”
“哦!”梁月月一愣,接着双手扣在李建国腰间。
片刻后,李建国载着坐在车杆上时不时动手按下“铃铃铃”车铃声的女儿,还有坐在后面紧紧贴住他的媳妇,继续向周部长的家前进。
当李建国骑着车来到距离镇教育部不远周部长家里的时候,周部长正好午休好准备去上班。
周部长家.小院门口。
周部长先是看到了李建国身边的凤凰牌自行车眼中闪过一抹惊讶和诧异。
再之后,他见李建国从车握把上取下来酒和糖之类的东西,立即想到了什么,于是冷下脸来,看着李建国说道:“李建国同志,东西赶紧收回去,你不是知道我不收礼的吗?怎么还犯这样的错误!”
听到这些话,李建国先是比较怪异地看了看周部长脸上那副冷漠,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
然后脸上不禁露出浅浅的笑容,急忙解释道:“周部长,你别误会我这不是来拉关系的,而是来感谢你曾经的帮助,以及顺便来看一看嫂子。”
听出李建国的话外之意,又看了看他那坚定而又感激的眼神,周部长一时之间有点摇摆不定。
过了三秒,最后想明白的他,脸上恢复平静,伸手接过礼品后,特意对李建国叮嘱一句:“只此一次,下次注意!”
人家这次只是单纯来拜访,而不是如同上一次带着目的过来套关系的,所以收一次也不会落人口实。
为官就是这样,有些礼可以收,有些礼不可以收,讲的是一个公私分明、一清二白。
宽敞的堂屋里,周部长媳妇和儿媳妇正在用旧木盆洗碗,在她们注视下,周部长提起李建国送的礼品走了进来。
“赶紧去给李老师他们倒茶!”周部长媳妇见李建国他们渐渐走近,迅速反应过来对着儿媳妇催促道。
李建国一家由于之前来过一次,虽然那次来的时候没带什么礼品,但他那张年轻的面容非常有辨识度。
所以,李建国和周部长两人在讨论的时候,周部长媳妇和儿媳妇也在议论和回忆。
儿媳妇一听,迅速起身,微微甩了甩手上的水渍,朝着摆放竹编开水壶柜子那边走去。
周部长媳妇则起身朝屋外走去,迅速接过周部长手里的东西,一脸微笑着对李建国说道:“李老师,不愧是文化人,真是客气,你说你来就来了,还带什么礼品上门,多见外。”
听到这么客套和夹杂夸赞的一句话,李建国不禁浅浅一笑,诚恳地说道:“嫂子,你看,你这是说的哪里话,没有周部长当初的帮助,哪能有我的今天。”
听到这话,周部长媳妇不由得移开目光,看向停在院子里的自行车大件,想了想,尽管心里觉得也是,嘴上却口是心非地说道:“李老师,这就说得不对了,你有现在的本事全靠你自己,我家男人没帮上什么大忙,只是帮了你那么一下。”
“行了!行了!”周部长见两人客套上了,立即打断他们之间的谈话。
然后对着他媳妇说道:“李老师,来我们家做客,你好好招待一下,我还要去上班,先走了。”
“好!”周部长媳妇点了点头。
“李老师,我就不陪......”周部长对李建国还想叮嘱什么的时候,却被李建国的话语打断了他的思绪说道:“周部长,你去忙吧,我会注意的。”
周部长一愣,“嗯”了一声,接着在几人的注视下,走出了小院。
“李老师,李老师媳妇,别站着了,外面冷,里面坐坐。”周部长媳妇说道。
李建国一家静静地走了进去,跟周部长媳妇、儿媳妇聊了家常。
直到半个小时后,周部长媳妇她们站在小院门口,望着李建国一家坐着自行车渐行渐远了。
有了自行车属实方便了很多,没多久,李建国便来到了镇教育部的小院。
由于行李比较多,一次根本不可能载得完,所以李建国只拿了两袋,用一根粗绳子绑在自行车前面。
剩下的行李跟周部长聊了一下,放在镇教育部,说等到时再来拿。
坐上车准备骑车回家的李建国,准备对自家媳妇喊道:“媳妇,你们上车!”
牵着李潇潇手的梁月月闻言,低头看着那压得有点瘪的自行车轮,脸上有点担忧地说道:“已经这么重了,我们再上去,会不会压爆自行车的轮胎啊!”
呃...应该不会吧!
毕竟凤凰牌自行车是上海工厂产的,正宗的中国制造。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是质量的保证!
想到这里,李建国莫名其妙地笑了笑,放心地说道:“媳妇,你要相信咱们中国制造的物品。”
梁月月沉默了一会儿,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将女儿抱上前面的车杆坐好后,她才来到后面坐了下来。
片刻后,李建国费力地蹬起搭起上百斤的二八大杠,缓缓前行。
走走停停,大约走过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在一个上坡土路段,李建国一家下了车,准备继续推着自行车过了这一片。
突然间,梁月月看到了前方半坡处,同样有一伙健壮、皮肤黝黑的人。
只见一名中年人在前面拉着牛,三名二十好几的青年在后面推一辆载了不少货物的板车。
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是她爹那个大队的打粮队。
李建国看着媳妇有点发愣,忍不住开口问道:“认识?”
“嗯,他们是我爹村里的打粮队。”梁月月收回目光,肯定地说道。
由于自行车比较好推,很快李建国一家来到靠近坡顶的坡上路段,与打粮队形成了并肩前进的状态。
这时,梁月月微微转头,看清楚打粮队后面推车中间那名青年,眼中闪过一抹亮光,忍不住喊道:“梁庄稼,我就知道是你们!”
正专心推车的梁庄稼闻言,不禁转头一看,见是梁月月和李建国他们,还有那辆自行车的时候,当即脸上露出十分惊讶的表情,久久不能回神。
李建国由于靠着自己努力学习知识的原因,当上了城里的老师,带着媳妇孩子从农村走出去,去往城里吃上了商品粮的优秀人才。
在他们出去后没几天,被村里立成了典型,然后这个消息犹如风一样,很快从三尚村这里传遍了附近的几个村子,这让李建国一家出尽了风头。
曾经那些天,村里人嘴里基本上张口闭口就是李家男人如何如何,梁家妹子如何如何。
所以,很多人知道他们,特别是作为李建国的媳妇梁月月,在那时简直是众多妇女和女孩羡慕的主要目标。
“月妹子,你和你男人,这是从城里回村了?”稍微回过神来的梁庄稼,脸面疑惑地说道。
“嗯,学生们放寒假了,我们就从城里回来了。”梁月月很随意地说道。
“月妹子,你男人真不错,这进城没几个月,就买起了凤凰牌自行车和上海牌手表。”这时一名观察入微的青年先是打量了一下那辆看起来像二手的自行车,又看到了李建国手腕上的手表,接着眼冒亮光,羡慕地插了一嘴。
此话,顿时让最左边的那一名青年不由自主地看向李建国手腕,然后惊讶地说道:“还真是上海牌!”
“月妹子,你们这......”就在梁庄稼准备问什么的时候,前面拉牛的中年队长先是看了看超过他们的李建国,然后回头呵斥一声打断了梁庄稼的话语:“推了半天,还在原地,赶紧快点推车!有这份说话的力气,还不用力推!”
无奈之下,梁庄稼和其他人只好闭上嘴巴全力推车。
率先来到坡顶平地,李建国站在原地扶着自行车,一边大口大口地喘气,一边不由地皱了皱眉头,抱怨了一下:“还好买了自行车,不然我现在应该累瘫了。”
“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反正时间还早!”
此时,梁月月一边用花格状的手巾帮自家男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一边一脸温柔地说道。
李建国先是愣怔了一下,然后看了看手表“14:54”,说道:“不早了,快三点了,我们要在四点左右回去。”
“可是,你这样子,行吗?”梁月月一脸心疼,犹豫了一下说道。
听到这话,李建国当即说道:“媳妇,我可是一头牛,怎么可能不行!来,媳妇你们上车。”
梁月月闻言,先是愣怔了一下,紧接着脸色一红,没好气地说了一句:“不正经!”
打粮队这边刚刚上来坡顶的时候,李建国那一边也载着媳妇和女儿,借着斜坡,小心翼翼地开了下去。
距离回家的路程一点一点地减少。
当李建国一家的身影有惊无险,出现在村子附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五十多了。
此时此刻,李建国家里的小院中央,一个柴火堆在猛烈燃烧,为坐在周围的人驱赶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