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译调兵进攻楚国豫北、豫起两城开始吧,我想知道西疆局势是不是还在掌握。”
王安刚从西疆回来,对西疆的众多小事了如指掌,这种事情问他肯定不会错。
“怎么说呢,我们天王军没有进攻豫北、豫起两城,而是参与了围攻臻西的计划。那些楚人的反击很激烈,我估摸着最少有十多万军队死在了臻西,楚人也大致是这个伤亡。”
“我听说你是因为击溃两支楚国骑兵而晋升少将的?”
“嗯,我父亲是大将军,功劳够了想升上去还不容易?殿下不会给家父穿小鞋吧?”王安半开玩笑的说着,他倒不担心刘瑞会给父亲穿小鞋,怎么说他们家都是坚定不移的太子党。
“我哪敢啊,你还是说说楚国骑兵的战斗力吧。”
“很强。”
“没了?”
“没了,你知道我嘴巴不太会说。”
“至少你要告诉我一个大概吧,天知道你说的很强是有多强?”
“不比我们的虎师差,只是在数量上远远比不上我们。”
楚国自从丢失位于麟州的大马场后全国骑兵数量大幅度下降,虽然现在还有不少出色的骑手,但是楚国已经没有足够多的马匹给他们骑乘。
以前楚骑是天下极少数敢和汉骑野战的骑兵,现在嘛………………
“这次围攻臻西的楚军军部那些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甚至让军部将马洲的追风军、骏麟军支援西疆。现在西疆一共有十五个军,我大汉近半军队都在西疆,为此国库付出了数千万黄金!”
本来刘瑞是不同意张译作为计划执行人的,在他看来后者的能力并不足以执行这个计划。
可问题是西疆没有几个人有张译这样的影响力,再加上军部和皇帝的力挺,刘瑞也只能捏着鼻子让张译上。
“臻西附近有不少平原,适合骑兵纵横,再加上军部在攻城器械方面的支持,我认为消灭臻西的楚军是迟早的事。”
“不错,近些年楚军龟缩城镇,其野战能力比之以前不知道差了多少,我听爷爷说过现在的楚军战力比起他年轻的时候弱了一倍!”
岳阳年轻时是先帝手下将领,多次和当时的楚军打过仗,对方不弱于汉军的战斗力让他记忆犹新。哪怕时隔多年也不会忘记,曾经多次和岳家的小辈说过楚军的战斗力如何如何。
能够和军力著称的汉国野战,足以证明当初楚国军队的强悍,即使过了二十多年当初楚国留下来的军队依旧给汉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楚人丢失麟州马场后就很少在野外和我军野战,可这不代表楚军战力就真的不比以前!”
刘瑞没有王安他们乐观,他清楚的知道一直龟缩防御的楚国军力并不和大多数汉人想的那样,每年西疆支出的军费告诉他楚国和以前差不多,依然是个没什么肉的硬骨头!
这几年刘瑞开始接手刘显交给他的内政,军部军费支出有将近一半经过他的批示。
汉国到底什么情况也就刘显比他更清楚,因此他多次和刘显针对攻楚、抢商这个问题吵的不可开交。
当初汉国攻下楚国三洲之地,上至汉皇下至平民一致认为能够趁这个机会灭亡楚国,可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楚国依然还在。虽然无力夺回本国的领土,但也保证了没有城池大规模的陷落。
刘瑞的话并没有引起王安和岳钟的重视,他们成长的时期楚国就一直在挨打,因此他们认为刘瑞有些高估楚国的军力了。
王安说楚国军队强也只是说臻西的楚军,那些龟缩在城镇的楚军他从来没有放在眼里。
年轻一辈的汉人多是这个想法,有眼光的毕竟只是少数。
“嘿嘿,只要臻西的楚军全军覆没,到时候楚国还不是任由我们拿捏?”
这些年汉楚战争激烈,虽然没有百万人的决战,可几十万人的大战打过十几次,几万人的小规模战争更不用说。隔几个月就会打一场,有段时间机会每隔一个月不到就打一场,斥候之间更是激烈,每天都有十几个斥候死亡。
现在王安的想法就是刘显以前的想法,只是坚挺的楚国并不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去行动。
事实上这么多年的战争让两国都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拖累了本国的发展。可汉国的国情注定了他必须和各国打仗,掠夺资源发展自身,不打仗就意味着国家实力倒退。
可以打不赢,但不能不打。
只是打楚国耗费了太多的金银、物资、粮食,以至于刘瑞现在看见西疆要的东西就头疼。
南方,天齐国边境。
商国在这里陈兵三十万,随时准备教训近些年来越来越不老实的天齐国。
天齐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一边联系另外五国,一边和周国请求兵力支援。
同时二十万大军在边境,为了防止商国的进攻,天齐的皇帝甚至将行宫都给搬到边境来了。
“陛下,您还是回去吧,战争刀剑无眼若是伤到了您……………”
“元帅对自己就这么没信心?朕的军队难道就比不上商人的军队?”
听着皇帝稚嫩的声音,杨猛有些无语,天齐国的军队还真比不上商国的军队,各个方面都差了不少。至少他不认为自己带着二十万军队就能击败三十万装备精良的商军,哪怕在给他二十万人,他也只能保证不落败。
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太大了,这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可以弥补的!
皇帝田亮才十三岁,却酷爱刀枪剑戟,总想着和威胁天齐国的商国打一仗,为此抱上了周国的大腿。
可惜周国如今自顾不暇,哪有空帮天齐对抗商国。
六国虽然有联盟防御商、周、楚三个大国进攻的协议,可主动找死进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今两国军队对峙在边境,谁都不敢轻易挑起战火。
“陛下,我们边境的军队算是最精锐的了,可即使如此大部分人都没有铁甲护身,只有皮甲。我手里所有骑兵加起来都只有一万人出头,而对面的商国有五万骑兵………”
“可现在商国柳洲叛乱,东边又和周国大战,朕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元帅是知晓兵事的,不会看不出来吧?”
杨猛当然能看的出来,但是他不敢打啊!前几天老丞相一拿鼻涕一把泪的跟他哭诉,国内的情况他也听老丞相说的差不多了,他是真的不敢由着皇帝的性子和商国开战。
“不是有雷乌尔将军的象兵吗?朕可是听说雷乌尔手下战象千头!”
南方森林密布,其余地方少见的大象在这却很常见,六国都有战象组成的象兵部队。
天齐国的雷乌尔手里就有八百多头战象,对外宣称千头。
杨猛是知道自家的底子的,雷乌尔手里的八百战象的确算是一个杀手锏,用好了击破十万商军也并非不可能!前提是能用好,但他不觉得商人会和雷乌尔的战象硬碰硬,更大的可能是战象没有接触到商军就会死伤惨重。
商国占据天下最富庶的地盘,他们用的武器可能不是最好的,但绝对是最多的!
商国是唯一一个敢用火炮野战的国家,没错就是那种笨重的火炮,他们有钱有材料挥霍!
火炮的缺点多的一批,唯一的一个优点就是杀伤力大,即使是城墙也挡不住这东西的几次轰击。
要不是这东西攻击距离没有强弩和强石车远,且造价高昂,这东西绝对能取代投石车攻城机的地位!
商人陆军战斗力在列国之中可能也就比周国强一点,可他们的装备却是天下最完整的!
各国不承认南方六国的国家地位,他们的国力太弱了,而且经常和其余国家争天国正统的位置。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南方六国哪个才是天国正统,也不太明白这六个国家时而敌对时而盟好的关系。
商、楚、周三国都觊觎南方六国的土地,只不过碍于内部和外部压力一直没能对南边动手。南方六国在对抗这几个大国时还是很一致的,当他们联手时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不觉得能稳赢他们。
三国之中本来只有楚国有扩张的机会,奈何汉国一直和楚国过不去,这些年楚国半数以上的军队被调到楚汉边境,用来防御汉国随时到来的进攻。
天齐国在南方六国中属于不上不下的国家,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的是这个国家没怎么参与过正统的争论。这个国家的皇帝一直想北上击溃商国,收复以前属于他们的土地,哪怕皇帝是个十三岁的孩子也有着这样的执念。
杨猛清楚国家的底子,虽然对皇帝无语但也用心提出建议,就怕皇帝脑子一热,命令军队和商国开战。
虽然商国和天齐国小规模之间战争不断,但没有哪个国家主动宣战,对外都说是今天杀了多少多少盗匪。只是和普通盗匪不太一样的是这些死去的人大多穿着两国的军衣,且有不少带着两国兵器的“盗匪”被抓获。
两国都想扩张,但都有顾忌,因此小规模战争不断,大规模战争又没有爆发,以至于两国在边境都布了重兵。
三十万商军对整个商国来说并不算什么,整个商国陆军两百万,其中大多数被布置在边境和一些重要城市之中。以商国的人口,完完全全可以训练五百万以上的陆军,虽然战斗力不会太高就是了。
事实上商国国内的大大小小匪徒就有上百万,这些匪徒的战斗力在某种方面来说不比陆军弱。如果他们能装备商军的装备说不定商军还没他们能打,白夜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国最精锐的骑兵之一都栽在了他们手上。
天齐国的人口拢共才两千万不到,军队只有四十人,正常来说给天齐国十个胆子也不敢和商国扳手腕,因为两国并不是一个层次的存在。
和没有什么对手的天齐国不同,商国有很严重的内忧外患,无法将多数军队放在一块地方。
天齐国倒是能将多数军队调到两国边境,但天齐国大多数官员都不认为有机会打赢商国,即使是最乐观的官员也只觉得能击溃商军三次。然后天齐国就会因为庞大的军费支出被拖垮,除非有大国愿意支持天齐国打仗才行,就算有大国支持他们也打不了太久的战争,人口的劣势注定了他们无法和商国一样打持久战。
两国的国力差距太大,如果局势没有太大的变化的话这种情况就会持续很久。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持续了很久,很多年前天齐和商国就这样了,直到现在两国也没有真的大规模开战过。